年轻人都想上岸,“岸”的尽头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28 05:38:34 来源: sp20241228

  对于年轻人来说,“上岸”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

  大三学生范小雅为了毕业后能成功“上岸”游戏公司,拼命刷了3段实习经历;大四学生闻铭参加完2023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在等待“上岸”的审判;齐鹿路则从研三上学期开始找工作,海投94份简历,经历52场笔试、20场面试,最终成功“上岸”某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在夸克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上岸”成功当选2023年轻人状态关键词。“上岸”公务员、“上岸”教师、“上岸”研究生、“上岸”国企、“上岸”高考更是成为“上岸”的top5相关搜索热词。

  《报告》提到,“上岸”指的是年轻人在考试层面的成功状态,在2023年广泛应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领域,体现了年轻人对于实现职业理想、人生目标、美好未来的追求、执着与向往。对年轻人来说,“上岸”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挤进年度热词,年轻人为何执着于“上岸”

  闻铭一直非常喜欢播音主持专业,可因为父母对艺考不太了解,不敢轻易尝试。上大学后,她依然没有放弃对播音主持的向往。“考研是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闻铭说,“我想借这个机会探索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在备战考研的半年时间里,闻铭时常感到恐惧、迷茫,“心态崩的时候会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对不对,也会担心自己考不上,让别人看笑话”。

  “去年10月,我的心态非常差,一度产生了逃避的想法,考虑要不要换个赛道,出国、‘考公’或者找工作。”闻铭说,“一边崩溃一边也想清楚了,出国经济压力太大;‘考公’总觉得不甘心,还是想在年轻时尝试更多职业;找工作的机会很多,也不必急于一时”。

  闻铭回忆,“想清楚后,我觉得考研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即便没有成功,挺过了这一关,总归有所收获。”考试时,闻铭把答卷写得满满当当,坚持到了最后一秒。

  齐鹿路最初找工作时,只想找一份好工作,可怎么定义“好”?她也说不清。跟闻铭一样,她的“上岸”过程充满了挣扎、纠结与迷茫。

  “找工作时,周围同学有的想进‘大厂’赚钱,有的想进体制内,稳定还有编制和户口。我对这两种选择没什么概念,又想赚钱,又觉得稳定些也不错。”齐鹿路说,“找工作初期,我只要刷到对口的招聘公告就会投简历,每当招聘单位问我为什么选择他们公司或者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时,我总是答不上来”。

  转折发生在一次私企面试。面试官问她打算在北京待多久,齐鹿路有些蒙,面试官告诉她,公司没有户口也没有编制,员工流动性很强,大部分员工待几年就会回老家。

  那次面试,让齐鹿路的“上岸”目标逐渐清晰,“我从小就喜欢北京,压根儿没想过回老家发展。想要长久在北京待下去,户口是刚需,解决编制户口就成了我‘上岸’的方向”。

  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认为,当前年轻人的人生选择逐渐多样化,但选择多未必是好事,面对多样的选择他们会迷茫,会焦虑,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选。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年轻人出国、“考公”、读研、考编“多手准备”或不断定立“上岸”目标,反复追求“上岸”的情况。

  高艳谈到,年轻人追求“上岸”,表象来看是想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安定下来,寻求生活的确定性,从更深层的心理层面分析,他们是在追寻一种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

  “在与社会、外界不断接触、碰撞的过程中,他们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画像。”高艳谈到,“‘上岸’其实是年轻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心理需求”。

  “追求‘上岸’并非这一届年轻人所特有”,高艳说,“老一辈在青年时期追求‘下海’和现在的青年追求‘上岸’,都是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表现”。

  “无论什么年代,年轻人永远都是最愿意尝试、最愿意迎接挑战的群体,只是囿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高艳谈到,“20世纪90年代,整体社会环境十分确定,年轻人受不了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便会想要下海冒险。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经济形势不稳定,就业竞争加剧,‘上岸’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仅是求稳,更是一种探索,以此为抓手,用‘考公’、考研的形式让自我相对稳定下来”。

  工作后,还是一个过渡期连着一个过渡期

  齐鹿路“溺”在海里时,面试结束后,一个人躲在地铁角落哭是常有的事,“不断陷入自我怀疑中反复崩溃再重建”。那时她总是幻想自己找到工作后的样子,“‘上岸’以后的生活该有多快乐啊!人生大概就没什么烦恼了吧!”

  如今“上岸”一年多,齐鹿路却被诊断出有抑郁倾向,“烦恼依然无穷无尽,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抑郁,以前那么难都过来了,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反而生病了?”

  中考、高考、考研,无数场大大小小的考试,齐鹿路将努力“上岸”的日子比作人生的过渡期。“在每一个过渡期内,发生在我身上的任何事情、任何情感都应该为‘上岸’让位”,研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齐鹿路的学校新栽了许多花,春天绽放得格外美丽,路过那些花儿,齐鹿路却不敢停下,“似乎连停下拍照都是一种罪过,我总想着在目标达成前,我是不配开心的”。

  “上岸”后,齐鹿路更加迷茫,回顾过去20多年的人生,“仿佛就是一个过渡期连着一个过渡期”,“等我××之后就会好了”已成为齐鹿路的口头禅。

  工作以后,人生不再由一张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构成,齐鹿路突然不知道该如何答题。“所有人都在告诉我要努力学习,找份好工作,可是找到工作之后的人生应该怎么过?应该怎么变得更好?没有人告诉我。”齐鹿路说,“跟找工作时一样,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拥有什么都是好的,但其实我压根儿没想好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北京外国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宋巍认为,正因为年轻人不知道如何选择,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比如从小到大擅长做题,开始“卷”考研、“考公”,“考试成绩能在较短周期内对个人付出提供及时反馈,让我们看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模式是学生视角下最为惯常的”。

  高艳在长期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真正的心理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指导年轻人应当如何做,而是帮助他们一同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寻求自我认同,“面对人生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不确定性的增长,‘上岸’并非一劳永逸的人生终点,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当下的意义,寻求探索自我稳定性的方法。当下就是彼岸,彼岸不在远方。”

  “与其‘上岸’,不如‘造岸’”,构建内心坚实的彼岸

  谈起未来规划,范小雅畅想,“本科毕业后我应该会直接找工作,比较理想的‘上岸’目标是能够进入游戏行业,进自己喜欢的项目组,做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虽然在追求“上岸”,但范小雅并没有“溺”在海里的窒息感,她对未来有充分的预判与清晰的规划。

  大一时,范小雅也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兴趣爱好开始接触游戏制作,一位行业前辈建议她可以多多实习,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大学3年,她陆续在国内3家知名游戏制作公司跟组参与项目。“3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让我对整个行业有了深入了解,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不足,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可能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我过早对这份工作‘祛魅’”,范小雅说,“实习让我意识到,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为了工作忽略生活。明确了自己的‘上岸’目标后,我更加珍惜‘上岸’前的生活,珍惜在学校学习、努力的日子”。

  宋巍认为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种好状态,但与其将“上岸”看成一种结果,不如当作一段过程。“与其一直紧张地盯着远方,不如审视当下的自己,或者回溯过往的自己。反思一下由近及远,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在‘上岸’的过程中,我们为这件事投入时间、挥洒汗水、克服困难、磨炼心性,由此而生的喜怒哀乐,都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不要只把眼光放在结果上,要看到自己在拼搏过程中内化的成长与收获。”

  与范小雅等待“上岸”不同,一直扮演着“别人家孩子”的王振从“岸”上退回了“海”里。本科出国留学,毕业后接连在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工作,王振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稳定的工作,在国外做了一年志愿者后,王振决定回学校读书,充实自己。

  “回国后我经常搬家,上海、北京、浙江,好多城市都待过,我很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当然也会有困扰,找对象的时候,别人看到你到处漂,会觉得你不稳定,就不会选择你。但凡事有得必有失,想清楚就好了”,王振觉得,“现在大家有很多选择,不一定非要走考研“考公”这条路。可以创业、自由职业、远程工作,选择无所谓好坏,关键还要看个人的兴趣和能力所在”。

  宋巍建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应从大一入学时就抓起,为同学们制定成体系的生涯发展、自我探索的课程。通过多样化课程设计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学校也应该为学生们积极争取更多实习、实践机会,让他们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过的生活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和规划。”

  对于学生本人,宋巍建议,在做选择时千万不要盲从,随大流,“信息化的时代,应当打破信息茧房,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不被他人轻易误导。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多沟通交流,从而促进独立、理性、辩证、客观地思考,形成自己‘个性化定制’的生涯规划”。

  “与其‘上岸’,不如‘造岸’”,高艳建议年轻人不要只盯着技能证书、实习经历,迷茫时多读一些关于人生、心理、哲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它们会帮助你知晓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道路希望怎样走,帮你去构建内心坚实的彼岸”。

  (文中范小雅、闻铭、齐鹿路、王振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实习生 张渝翎 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