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1:26:42 来源: sp20250104
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广东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10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表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2023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外贸进出口8.3万亿元。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王伟中说,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9%。广东将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10多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王伟中介绍,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广东大力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模拟芯片、传感器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主要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应用推广。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等万亿级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全省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年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企业。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5年来,广东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说。
大湾区经济总量2018年达10.8万亿元,2023年突破14万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
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平稳有序;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
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达到183项。
“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王伟中说,广东将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着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王伟中介绍,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广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强县促镇带村。
县是龙头,广东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镇是节点,广东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村是基础,广东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广东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
王伟中表示,广东将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同时,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30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