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6:45:02 来源: sp20241122
4月2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本报记者 李思尧摄
4月17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汪江波摄(新华社发)
指令长叶光富——
时刻保持拼搏状态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叶光富率领两名新队友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他将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八号乘组奔赴中国空间站。这次出征距离他首次梦圆苍穹,仅仅过去2年多。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期间,叶光富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我是03,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站在机械臂上缓缓行进时,眼前的美景令人震撼,空间站舱壁外的那抹“中国红”十分耀眼,叶光富由衷地感到骄傲。
新任务带来新挑战。这一次,叶光富将首次进驻三舱三船状态的空间站,平台设备设施、实验机柜都成倍增加,操作更具复杂性。任何一个科目训练,叶光富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同时,他结合自己在太空中的经验和体会,给两位新航天员做好传帮带。
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叶光富有望成为我国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认为,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这样的太空纪录迟早会被打破,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拼搏状态。
见面会问答
问:两次执行任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又将面临什么新的挑战?
叶光富:两次任务的感受,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不同的是,第一次飞行是飞天圆梦的激动与兴奋;这一次,身为指令长,责任更重,压力更大。
当前,空间站三舱三船的状态对我来说是全新构型,其任务数量、复杂程度、操作难度明显提升。作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队友出征太空,如何加强任务管理、天地协作、团队融合等,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问: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出征太空,心情如何?
叶光富:这次任务期间,我们将在中国空间站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54年前的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也成功发射。这些都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接续攀登。
回望载人航天征程,一代代航天人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书写了自信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作为航天员,能够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的荣幸。也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航天驾驶员李聪——
实现梦想要靠奋斗
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后,李聪毫不犹豫报了名。他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通过考核,成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载人飞行任务频次从以前平均约两年一次变成一年两次。时间紧迫,空间站任务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很多。对李聪来说,载人航天是个全新的领域。他深知,实现梦想要靠奋斗,他给自己树立了这样的标准,将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一一克服。
离心机训练时,李聪感觉胸口被压得喘不上气,经过多次训练,他终于摸索出了应对方法;水下训练服加压后,硬邦邦地罩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也限制了视线,他主动找有经验的航天员请教,终于做到了得心应手。两年多的时间,他学完了八大类上百门课程,并全部通过了考核。
一轮又一轮的航天员选拔中,李聪经历了沙漠野外生存训练、海上救生训练、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当听到神舟十八号乘组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时,他的内心既欣喜又坦然。对执行这次任务,李聪充满自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
见面会问答
问:对于圆满完成这次任务,您认为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李聪:我们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培养,这使我们充满了奋进的力量。我们还得到了全体教员的倾囊相授,无论任何时间,都能及时解答我们的疑惑,陪伴我们加训加练,从思想、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乘组名单确定后,在指令长的带领下,我们一方面向其他乘组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另一方面针对此次任务,重点围绕出舱活动、应急处置、站务管理、设备维护、实验操作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准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任务。
问:本次乘组三人均为80后,又都有过飞行员的共同经历。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李聪:我们不仅有相近的年龄和经历,更有共同的使命,就是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我们是使命责任荣誉共同体。
面对空间站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飞行中的精准操作与乘组配合的默契息息相关。每次训练完,指令长都会带领我们复盘研讨,还会对我们进行思想、作风、协作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现在对方的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够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
航天驾驶员李广苏——
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李广苏还记得,自己刚成为一名飞行员时,强烈的晕机反应曾一度让他面临停飞。困难面前,李广苏没有退缩,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每当驾驶战机翱翔在空中,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报效祖国,心里充满幸福感和使命感。
2020年9月,李广苏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报到那天,第一、二批航天员在航天员大队门口欢迎大家。想到从此能与他们并肩战斗,李广苏心里顿时升腾起一股自豪感。
面对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李广苏一边要学新课程,一边要准备已学完课程的考试。他沉下心,一个个知识点逐个攻破,一项项训练反复摸索。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成绩离满分还有差距,他就申请加练;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环境恶劣,他靠着有限的干粮和水坚持了下来……“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挑战。”李广苏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李广苏充满期待:“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一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山河,找一找一路走来养育过我的地方,也想替我可爱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会不会眨眼。”
见面会问答
问:请问您在本次任务中承担什么工作?
李广苏:我主要负责空间实(试)验项目,涉及航天医学、基础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站务管理、健康保障等任务。
工作上虽有分工,但我们团结如一人。我们始终以“多说一句不是不信任,少提醒一句就是不负责任”的共识,相互支持,相互把关,必须保证所有的操作精准无误、所有的实(试)验顺利开展,确保空间站安全可靠平稳运行。
问:请问您对这次任务有什么期待?
李广苏: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地面工作人员的支持下,我们将以高质量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科学管站,精益求精,把空间站照料好、维护好;把科学实验做精、做细,让太空实验室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我还期待7.9公里/秒的速度与激情,渴望感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
(本报记者谷业凯、刘诗瑶整理,占康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5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