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6:06:57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网 南京11月1日电 题:跟访长江引航员:引领“远洋驼队” 为“一带一路”方向船舶引航“出货”
中新网 记者 朱晓颖
“Let go all lines”(解缆)“Dead slow ahead”(前进一)“‘安航1号’后退1”“‘安航6号’全速退”……站在巨型外籍船舶“秋日”轮的驾驶舱里,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蔡文鹏全神贯注,注视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大小船舶。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蔡文鹏全神贯注,注视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大小船舶。朱晓颖 摄长江张家港段,交叉水域多,通航环境复杂。“秋日”轮接近200米长,算得上长江里的“巨无霸”了。蔡文鹏手持的甚高频无线电话中,不断传来船舶让行信息。只见他指挥着海轮依次解除缆绳,用“安航拖1号”“安航拖6号”两艘大马力拖轮将外轮拖出泊位,缓缓滑入长江航道。装载3.6万吨货物的巨轮,出江后将驶往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
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不仅是国际惯例,而且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体现。长江下游江苏段——长江干线“黄金水道”中最繁忙的“钻石航区”,年进出港船舶300余万艘次,年货运量达28亿吨。由于航运发达,国际海轮多,进江不熟悉“地形”,船舶进出港口时需有人指引、协助船舶靠离码头和航行。承担这项“临时船长”工作的人,就是引航员。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蔡文鹏与一名船员进行交流。朱晓颖 摄从轨道茫茫到水运悠长,长江流域下游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品,一部分是通过陆地上的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运出,更多的超常规大件货物,则是由长江引领员引领的远洋货轮、“水上驼队”发运。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江苏,推动东西双向开放互济,人流、物流、数据流和经贸往来深度交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规模显著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两艘大马力拖轮将外轮拖出张家港的码头泊位,缓缓滑入长江航道。朱晓颖 摄南京海关统计,江苏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1.16万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2.23万亿元,年均增长6.5%。十年间,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5.4万亿元。而长江引航员几乎每天都会引领远洋货轮。这些货轮装载着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从江苏沿江港口出发,驶向目的地。
“助力中国企业、江苏企业‘走出去’,引航虽是很小的环节,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蔡文鹏告诉 中新网 记者,肩负这样的责任,让他充满了职业使命感、自豪感。蔡文鹏回忆,2015年,他第一次接到为“一带一路”方向货轮引航的任务,8年来已引领百余条这样的船舶。
长江引航中心二级引航员王韧与各方联系通话,保障外轮平稳安全地滑入长江航道。朱晓颖 摄“刚开始,这些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以东南亚国家为主,随后几年慢慢拓展到中东、欧洲国家;最初,我几个月才能碰上一次这样的引航任务,现在1个月要引领四五条‘一带一路’方向的船舶;近些年货轮尺寸越来越大,出口装备的品类越来越丰富,货值也越来越高。”蔡文鹏细数“一带一路”方向货轮的变化。
“因为船上装载的设备‘手臂’向外,遥望这条超高、超宽船舶和它装载的货物,造型就像一只巨大的‘帝王蟹’……之前我从没引领过这样的船,内心很激动,也有点小紧张。”长江引航中心二级引航员王韧回忆,他在2017年首次接到了为“一带一路”方向货轮引航的任务。这艘船叫“东方巨人一号”,船上装载了江苏企业制造的海水淡化设备。
引航任务执行完毕,长江引航员从巨轮距地面近十米的梯子上走下。朱晓颖 摄王韧表示,由于长江下游通航密度高、进出江船舶大型化,长江引航中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施“一企一策、一船一策”。实践中,引航员创造了“T”型靠泊等方法,以满足引航个性化需求,保障“一带一路”方向货物顺利出口,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项目的推进和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口到新加坡的码头集装箱吊、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钢结构……站在江苏省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放眼望去,整座码头都摆放着即将出口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件货品。
在江苏省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工人们正在吊运发往印度尼西亚的货物。朱晓颖 摄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伟忠告诉 中新网 记者,中国重型机械行业江海联动基地在此成立,长江沿线“江海联运枢纽”雏形逐渐形成,从这里出江远航、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生产建设物资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年,我见证了‘中国制造’从我的家门口通江达海、走向世界,也和很多国家的船员成了朋友。我们曾在春节登上外轮时吃到外籍船员包的饺子,也曾把中国结作为新春礼物赠送给他们。”王韧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