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这些新专业招生

发布时间:2024-12-22 00:21:21 来源: sp20241222

  专业强化交叉融合 育人对标产业需求

  今年高校这些新专业招生

  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今年这些新增专业将在54所高校进行试点招生。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有四大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和突出就业导向。根据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16所高校新增28个备案本科专业。为了帮助考生了解相关专业育人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相关情况,本刊对部分高校进行了采访。

  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层出不穷,需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为此,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为向我国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今年新增了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3个专业。其中,数字经济属于经济学类,金融科技属于金融学类,供应链管理属于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并分别由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负责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本刊了解到,以上3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在传统经济学、金融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等基础知识上,还都与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和领域有融合交叉,为的就是能够培养出适应数智时代,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另据了解,对于计划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孟毅芳表示,由于新增专业没有往年录取数据做参考,因此,考生可以根据新增专业所在专业组往年的提档线和相近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进行参考。

  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扩容提质

  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集中融汇点的高等院校。今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阶段新增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是学校基于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秉承新能源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而设立的。

  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魏中华告诉本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研究开发新能源转化、利用的关键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造的专业,是工学门类材料类中最年轻的专业之一。

  魏中华进一步介绍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内涵就在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一体化。与传统的材料(如合金材料)不同,新能源材料不是简单的材料,而是有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像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不是单纯的硅,而是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如PN结等),并能实现光电转化功能。因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不仅是材料或元器件,而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该专业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打通新能源材料和器件之间的断层。“新增专业属于材料大类专业,也是一个学科交叉比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化学以及应用物理学等专业都有一定的交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属于材料大类招生,今年报考的考生可以参考往年材料大类招生的要求,另外该专业将围绕材料的制备、加工、表征新功能开发以及能源器件设计与集成等内容设置课程,同时在培养过程中着重将信息化与绿色化融入到培养体系之中,因此,考生要着重在中学阶段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打好基础。”对于准备报考本专业的考生,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郭载勋提醒说,对于高考改革省份,材料类(实验班)的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对于非改革省份,招收理科生。

  聚焦产业升级发展建强人才培养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聚焦国家和首都战略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积极开设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主动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学校连续新增14个本科专业,主动对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及部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四个中心”服务能力,在服务首都发展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学校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培养方案、教学保障等方面做了全面准备后组织申报,最终成功获批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和审计学3个专业。

  本刊注意到,该学校今年新增的3个专业都与相关学科有所交叉。问及原因,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张世博表示,新增专业如此设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也可以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这还是学校坚持聚焦产业升级发展,建强人才培养链的内在必然要求。

  谈及专业育人目标时,张世博介绍说,学校智能制造专业重视软硬件相结合,通过“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智能制造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安全生产监管专业则是秉承学校“聚焦城市安全运行优势研究领域,服务首都和行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的办学宗旨,将安全工程、应急管理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深度融合,以安全生产监管人才培养为精准导向,聚焦安全生产过程,突出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培养,提升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灾害治理与应急管理、安全监管与执法等专业知识与实战应用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审计学专业则以突出绿色审计特色,在会计、审计知识及技能学习基础上,拓展资源、环境、环保等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双碳战略目标下开展相关审计业务的能力。

  新增专业服务“三农”为美好生活加码

  据统计,在16所市属高校新增的28个备案本科专业中,除了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方向的专业增加数量位居前三之外,新农科也是此次新增备案专业的亮点。北京农学院在今年就新设了生物育种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2个专业。

  近年来,北京市依托首都优势、种业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已基本形成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体系,生物育种技术全国领先,育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和通过国审品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首都“三农”发展,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服务于现代种业及相关领域的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北京农学院生物育种技术专业与农学、园艺、生物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学校已有的多个专业有学科交叉。

  由于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涉及大量的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统计学、大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该校教务处处长、本科招生办主任马兰青建议考生在选择该专业时,应确保自己对这些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马兰青介绍说,该专业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原料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知识,该专业和园艺学、畜牧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由于这个专业是今年第一年招生,没有历年情况进行参考,因此,考生和家长可以参考同类专业,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此外,还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是工科专业;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是医科专业。”文/顾昕昕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