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1:48:24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长沙7月8日电 (罗明)在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桐木村辖区内的南洲湖高架桥下,一座拥有两个乒乓球台和多个羽毛球场的多功能运动场焕新登场,吸引许多村民前来打卡。
这里原是一处闲置空地。为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体育部门把它改建成运动场,可满足附近3000多名居民的运动需求。
高架桥下变运动公园。罗明 摄高架桥下的空地化身球场、绿地公园有了健身中心......近年来,长沙市持续加大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动城乡健身场地设施从有向优转变。
“十四五”以来,长沙市、区县(市)两级投入财政资金超2亿元,新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19个、室外运动场439个、“国球进社区”75处、健身步道203公里、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10个,投放健身器材500套。2023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7平方米。
长沙还积极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吸引社会资本新改建鹅羊山体育公园、长沙产投·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白霞社区社会足球场等9个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今年又成功申报了赤马湖体育公园和乌山全民健身中心2个补短板项目。
2019年来,长沙更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健身”融合发展,按照“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五位一体工作思路,采取“政府出资、社区出地、企业运营”新模式,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19个,广泛分布于全市93个街道240个社区,初步实现了“出门就是运动场,下楼就有健身房”的工作目标,有力缓解了社区居民“健身难、健身贵”的现实难题,深受群众欢迎,被评为全国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作为新一线城市,长沙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体育实际用地不足。为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长沙市体育局按照因区(县)市施策、因地制宜原则,综合分析资源条件,明确各区县(市)2024年-2025年人均体育设施用地指导目标,用好财政资金补助杠杆,引导区县(市)政府及社会主体多措并举,有效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长沙市体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结合乡村振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城乡发展规划,长沙因地制宜推动在公共绿地、社区闲置空地、小区公共场地、城市“金角银边”等公共空间建设标准或非标准室外运动场,全面建立起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区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我们还积极推进公园绿地、高架桥(立交桥)下等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这位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长沙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和市体育局等部门协同配合,对全市城区237座高架桥(立交桥)和76个城市公园进行摸底,梳理适合桥下空间改造体育设施的桥梁17座、适合改造体育设施的公园27个。
长沙精准施策扩大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罗明 摄目前,湘江新区莲花镇桐木村南洲湖高架桥下空间改造体育设施已完成。长沙还选定湘府路大桥(西)、花侯路浏阳河大桥(东)、四方坪清廉主题公园作为桥下空间改造体育设施试点项目。
据悉,长沙将重点抓好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水上运动设施、“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桥下公共空间改造等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增加体育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力争在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至2025年底,长沙各区县(市)将至少拥有1个家门口的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馆。(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