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助力坦桑尼亚提升基建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发布时间:2024-06-14 01:39:56 来源: sp20240614

  中国和坦桑尼亚合作一直走在中非合作的前列。近年来,中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了港口、桥梁、铁路、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为坦桑尼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达累斯萨拉姆港——

  “把中国速度和技术带到坦桑尼亚”

  一艘艘满载的货轮停靠在港口,装卸车辆往来穿梭,桥吊下整齐码放着集装箱……位于印度洋西岸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一派繁忙景象(见图,卞亮摄)。这里不仅是坦桑尼亚的门户港口,也是东非多个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通道。

  港口修建于上世纪40至50年代,码头设施逐渐老化且泊位狭窄,一度难以承担日益繁忙的货运任务。2017年,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总承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达累斯萨拉姆港1—7号泊位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施工之初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港区水域宽度不足300米,陆域宽度不足200米,施工作业区域受限;二是施工期间,港口仍要正常运营。为此,项目部确定了泊位滚动施工方案,即在不影响港区整体运营的前提下对不同泊位依次施工,确保实现“保工期,不停航”。

  达累斯萨拉姆港所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海水盐度大,在港口泊位的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施工技术。与传统灌注桩相比,PHC管桩强度大、受波浪影响小、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性好,不仅维修保养的综合成本更低,使用寿命也更长。“这是PHC管桩在非洲港口建设中的首次运用,也是中国标准的相关产品在坦桑尼亚首次落地。”中国港湾项目负责人卞亮说。

  作为坦桑尼亚近50年来首个大型港口基建工程,达累斯萨拉姆港泊位改扩建项目将港口靠泊能力从2万吨级提升到7万吨级。2021年6月,项目全部完工后,港口整体货运能力、服务水平和竞争优势实现大幅提升。

  说起焕然一新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坦桑尼亚港务局副局长朱马·基贾瓦拉十分自豪:“达累斯萨拉姆港泊位改扩建项目是坦桑尼亚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通过对港口设施的全方位升级,坦桑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获得重要支撑,港口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坦桑尼亚前工程、交通和通信部部长伊萨克·卡姆韦威表示:“中国企业把中国速度和技术带到坦桑尼亚,项目交给中国企业施工是正确的选择。”

   快速公交二期项目——

  “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现代化”

  行走在达累斯萨拉姆姆巴加拉区的基尔瓦大街,路边的商贩们吆喝叫卖各种商品,行人、车辆熙熙攘攘。

  当地人阿尔马斯告诉记者,过去从这里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需要两小时,在中企承建的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后,现在乘车到市区只需要30分钟。“我们去市中心的商场、医院、学校方便多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坦桑尼亚是东非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实施的BRT快速公交二期工程(以下简称“BRT二期项目”)1标段项目是该国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