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演出经济”持续升温 这些法律风险要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19 06:42:23 来源: sp20241119

暑期档来临,全国演出市场持续走热,但与此同时,各类相关纠纷也伴随出现。在“演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中的法律风险也需关注。

【案件回顾】

“黄牛”代买暗藏欺诈风险

演唱会、音乐节火爆,“黄牛”低价高卖、一票多卖、虚假卖票事件频发。

李某某谎称其具有购买某明星演唱会门票的能力,卢某信以为真,共花费5600元委托李某某为其代买门票。发现被骗后,卢某报警。最终,法院判决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购票平台监管缺失易引发票务服务纠纷

个别主办方为求收益最大化,会将有遮挡的座位进行出售,而购票平台在售出时通常不会对遮挡情况特别予以提示,甚至模糊座位实际情况,销售“柱子票”“墙根票”,消费者无法实际勘察场地只得“盲买”,易引发纠纷。

9名消费者在观看演唱会中几乎全程被承重柱遮挡视野,且事中事后和主办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遂将演唱会主办方诉至法庭,要求返还票款,并进行惩罚性赔偿。

被告辩称,舞台角柱为临时增加作为承重,属于常规舞台设计;即使原告视线被遮挡,也尚未达到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程度;而原告未现场提出异议,也未中途退场,案涉合同已履行完毕。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行为尚未构成欺诈,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存在明显瑕疵,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当退还部分票款。

演唱会场地安全隐患需提前防范

因下雨看台湿滑,致李某在观看演唱会的过程中摔倒,造成右手腕骨折。经鉴定,李某的损伤构成十级伤残。

主办方虽在演唱会开始前提醒了观众注意自身安全,但并没有在看台添加任何防滑措施。法院认为,李某与主办方应各自分别承担主要和次要责任。最终,法院判决主办方赔偿李某40%的费用。

【人民说法】

据了解,全国法院审理的因演唱会、音乐节引发的相关纠纷类型主要集中于票务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场地安全保障纠纷。有些购票平台不提供相应退改签选项和服务,或将退票规则隐藏在二级、甚至三级页面中,让消费者难以察觉;还有些购票平台会声明“门票一经出售,概不退款”,或针对退票行为收取高额手续费来阻碍消费者退票,涉嫌构成“霸王条款”等,消费者往往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冬梅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对票务代售、中介、分销等环节的监管,优化票务实名制度,并强化技术赋能,对有代买风险的人群定向监控,限制购票;另一方面,应强化行业检查监管,出台针对性规范和管理办法,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推动票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此外,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场所人员密集,主办方、活动场地管理者应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开场前对观众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紧急情况预案。

(责编:薄晨棣、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