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万名代表齐聚迪拜,讨论了一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4-11-01 23:34:54 来源: sp20241101

  近10万名代表齐聚迪拜,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作者 李权云

  发于2023.12.18总第112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3年,热浪席卷全球,各大权威气象机构纷纷发布高温监测数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认为,今年可能成为12.5万年来最热的一年。

  “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形容当下的气候危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如期召开。

  据了解,本届大会有140多位国家元首和高级政府官员出席,总参会人数近十万人,围绕《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成为重要议题。这场规模堪称历届之最的大会还有哪些看点?中国企业又如何在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中外企业家同台对话

  目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框架初步搭建完成,各部委和地方牵头制定相应规定,为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减碳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今年以来,以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经济和出口新的增长点,相关产业由此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企业成为推进落实“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COP28期间,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的“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强调,“全球气候治理已经从规则的制定转向行动的落实,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可以催生各类新技术、新业态,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释放强大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政府提出的目标要落实,关键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企业的行动才能真正使我们向目标接近或者达到目标,所以说企业家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在COP28期间召开。图/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

  本次对话会以“面向全球碳中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贝克休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洛伦佐·西蒙尼利、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智利CMPC集团总裁弗朗西斯科·鲁伊斯-塔格莱、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靳军辉等20位中外企业家代表参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副会长多米尼克·沃格雷共同主持了对话会。

  在对话环节,中外企业家们围绕“全球碳中和对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行动”和“企业碳中和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两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新三样”之一,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亮丽“名片”。在会上,李东辉透露,截至今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80万辆,吉利已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并承诺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目标。

  李东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吉利将可持续理念融入车辆的全生命周期,全面落实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再到报废回收的全链路碳中和,研发了多款低碳环保车型,“目前吉利在甲醇能源制备端、甲醇能源输配送体系、甲醇车辆应用端等全产业链都已成熟,并已经探索出以贵阳模式为代表的模式”。

  据介绍,贵阳市已建立完善甲醇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累计投入运行的甲醇汽车达到1.79万辆,投入运营的甲醇燃料加注站67座,贵阳甲醇出租车投运量全球第一。通过吉利参与推广甲醇汽车,贵阳市汽油依存度较之前降低了近8%。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举办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由吉利提供的零碳甲醇燃料点燃了主火炬,这是国际大型赛事中首次采用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

  作为与新能源车紧密相连的上游产业链,锂资源减碳十分关键。

  “实现净零目标,离不开全价值链的通力合作。因此,我们号召锂价值链上下游协同减污降碳,不晚于 2050 年实现企业运营的净零排放。”在会上,天齐锂业董事、总裁夏浚诚分享了锂质硅铝微粉项目,讲述企业如何综合回收利用锂渣,变废为宝,替代原生矿物原料,降低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损害。

  据了解,天齐锂业作为全球锂行业的重要成员,从2018年开始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并于2020年全面启动系统性碳管理工作。目前天齐锂业已搭建境内外工作协调机制,完成了组织层面碳盘查以及产品层面碳足迹 LCA 评价工作。

  光伏作为“新三样”之一,同样受到与会嘉宾热议。中国目前已供应了全球80%的光伏设备。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孙广彬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晶澳目前产品出口全球超过135个国家和地区,光伏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16%以上,海外出货占总出货量近60%,“公司全球化布局策略有利于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 90% 以上。到2027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

  孙广彬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和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正如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所强调的,没有能源世界将无法正常运转,但如果我们不改正当前使用能源的方式,不大幅减少其排放,并快速转向零碳替代品,世界将面临崩溃。

  在COP28所推出的全球脱碳加速器协议中,加速发展未来能源系统和对现有能源系统的脱碳是其核心支柱。此外,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也是协议推进的重点。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畜牧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重高达15%。作为甲烷排放大户,畜牧业减排势在必行。

  “实现碳中和,需要带动范围3(价值链排放)减排,打造零碳供应链。”李鹏程在会上表示。他指出,蒙牛通过“调整饲料成分结构、管理优化牛群结构、优化粪肥管理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牧光互补光伏发电”五大举措开展牧场减排,仅2022年就实现减排18万吨。

  面对全球不断增长的乳制品需求,如何在持续提升产量的同时降低乳业温室气体排放?“科技创新、数智化技术是唯一的答案。”李鹏程说。

  外方企业代表也就各自的减碳实践和经验坦诚交流。

  洛伦佐·西蒙尼利分享了贝克休斯为碳捕捉、封存和利用(CCUS),以及氢能、甲烷排放管理等能源低碳转型领域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田成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话会期间,洛伦佐·西蒙尼利还主动请求与解振华特使交流,围绕如何落实中美《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有关CCUS的事宜,与中国有关企业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弗朗西斯科·鲁伊斯-塔格莱也分享了CMPC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据了解,CMPC集团刚被2023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DJSI)评为全球造纸和林产品领域最具可持续性公司,确定了碳减排目标,并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的验证,确保公司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为科学有效的。

  讲好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故事

  “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围绕全球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首次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这样重要的国际舞台上与国际知名企业家同场论道、同台竞技。” 田成川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中国企业和各类民间力量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创新过程,“经历了从个别参与到集体发声、平等对话的转变”。当下,如何以全球碳中和目标为契机,从话语、行动、主体和渠道等多个维度,强化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权,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撰文指出,以碳中和为目标愿景的国际新竞争已经开启,其表面看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经贸领域的竞争,深层次上实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竞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讲好中国贡献与碳中和故事,是中国构建低碳经济话语权的有效方式。

  “以往中国企业家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和市场,围绕全球重大发展和环境问题主动发声,积极参与话语体系构建并不多,实际上,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田成川表示。他还回忆说,在一次和某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他察觉到对方不太清楚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由此萌生了应该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家参与国际事务对话,提升中国企业家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想法,这也成为本次对话会的出发点。

  借助COP28的良好契机,主办方特意邀请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的代表性企业,以及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名片”效应的企业参与对话。

  晶澳科技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李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晶澳作为光伏企业,不像快消品品牌那么知名,但作为“新三样”之一,能够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参与对话,收获颇多。

  “气候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能有机会和国内外顶尖企业共同交流,有机会听外部的声音,机会难得。”李京透露,晶澳科技十分重视本次对话会,并安排两位高管参会和发言。

  有企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在西方国家盛行,中国企业需要正视差距并学习相关经验。而在田成川看来,中国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外界看到中国企业做了什么,讲出或者讲好自己的减碳故事,将中国的绿色转型实践经验带出国门,并对全球议题和行业发展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决心和诚心。

  以光伏行业为例,李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光伏行业首先要支持其他企业减碳,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减碳和零碳,双重任务决定了光伏企业的减碳实践“与众不同”。

  此外,田成川认为,蒙牛集团和阿里巴巴就“范围3”(价值链排放)的分享,也为与会企业提供了启发。在当下大多数企业仍聚焦在“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的阶段,其减排实践将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其中。

  对此,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在会上表示,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内部行动,应注意跳出“围墙”,及时推动周围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一方面大家可以共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大家可以共同摊薄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打造利益共同体,能够有更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对话会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高度认可了中国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和加速实现碳中和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对中国领先的工商界领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表示赞扬,并表示中国企业领袖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对话共识,与会企业家共同发表了《为全球宜居气候而行动——COP28气候大会企业倡议》,倡导全球工商业积极响应《巴黎协定》和迪拜气候大会行动目标,建立面向碳中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加强低碳创新,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负碳排放等技术,建立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倡导积极推动建立有效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管理,支持行业开发完善碳管理标准和工具;倡导积极支持绿色低碳文化的培育,提高全社会的气候危机意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碳中和产业和技术的国际交流。

  田成川表示,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机会远远大于挑战,中国企业愿意走出去,国际机构和企业也愿意来到中国开拓市场,说明中国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具备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从“跟着国际走”,转变为尝试主动参与气候治理议题,探索进入国内外公共视野的有效传播路径。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应该能够在全球话语体系构建中自信自强,纵横捭阖,越来越多地成为议题设置和话语引领者。”田成川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7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