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00后,要接“黄梅薪火”

发布时间:2025-01-10 17:05:57 来源: sp20250110

  从学生成长为演员,她记不清全身上下受过多少次伤;从无人知晓的角落到舞台中央,她费尽心思寻找着传统与潮流的交汇点……

  在安徽安庆这座“有戏”的城市里,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在台下戏迷和观众的期待中,有一群青年学子和青年演员正奋力前行,努力接捧前辈艺人用尽一生传递的那簇黄梅薪火。

  青春期的孤独反而让他与戏中人灵魂对话

  程旭报考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时刚满16岁。

  “我喜欢听戏,很多戏词都十分触动我,戏中人物好像能和我的灵魂对话。”2017年,哪怕父亲当面撕了他的戏校录取通知书,他还是一门心思想成为有的人口中的“戏花子”。

  彼时,因父母做生意常不在家,青春期的孤独使程旭对黄梅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听戏排解情绪之余,他发现听戏的人越来越少,学戏在有的人眼里更是件“丢人现眼”的事。“以后黄梅戏怎么办?我要为黄梅戏做点贡献。”于是他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

  压腿、抻腰、扩胸、勾脚……数十个基本功动作,每天重复练习上百遍。基本功老师李敬何告诉他:“肢体需要刺激,疼痛才能记忆。”程旭记住了这句话,此后别人叫苦叫疼时,他不再埋怨一句。正是在这样严厉的教学环境下,程旭的基本功突飞猛进。

  然而17岁那年,一次严重的韧带拉伤差点阻断了他的学戏之路。“很难熬,每天只能看着师兄弟训练,自己却连走路都困难。我开始怀疑到底值不值得。”程旭直言。

  那段时间,将程旭拉出阴霾的仍是李敬何,“学戏没有不受伤的,台前的光鲜都是台下的伤痕换来的”。

  “程旭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看到他就像看到十来岁时学戏的自己。”李敬何说,很多学生学戏吃不了苦半途而废,我希望程旭能坚持下去。

  “清晨6点多练早功,晚上常常练到10点多。”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奋学习,2020年,程旭和6名同门凭借优秀的成绩和扎实的戏曲基本功考入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

  进入大学的他们在坚持锻炼基本功的同时,开始注重塑造戏中人物的能力。刚进大学的程旭觉得很难理解剧情,以致无法调动情绪。“好在刘国平、郭宵珍这些专业演员每次上课都会亲自示范,他们要求很严格,举手抬足的高度都要分毫不差。”

  大三下学期,程旭被选中参演全国首部青春版《女驸马》。为了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他和同学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从最初坐排开始,学习念白,苦练唱腔,背台词,抠动作……一周3次,每次3节课,一遍遍纠错,一遍遍强调情感运用和舞台调度,他们完全按照专业剧团的标准来排练。

  半年多的紧张排练换来了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演出,7年的学戏之路总算有了阶段性成果。今年国庆期间,青春版《女驸马》公演结束,程旭在谢幕后泪流满面。他对7年前的自己说了声:“我做到了。”

  “小红楼”有个“奶奶功房”

  和同学程旭不一样,青春版《女驸马》的主演徐越中职学的是学前教育,2020年通过对口高考考进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是典型的“半路出家”。

  “感觉差距很大,很累,也时常灰心。”就在她多次对学戏的前途感到迷茫时,朱奶奶出现了。

  79岁的朱学清是安庆戏曲界经验最丰富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之一。从梨园转入杏坛后,她教了40多年黄梅戏,培养了几代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刘国平这些国家一级演员也曾向她请教过。徐越是她近年来见过的最有灵气、最刻苦的学生。“学戏先学做人,我最看重德行,品行不端的人演戏眼神都不对。”朱学清第一眼就看中了徐越善良的品性和勤奋好学。

  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有一栋被师生称为“小红楼”的红色建筑,那是黄梅剧艺术学院的练功房,学生路过时,常常能听见婉转的戏腔飘出。“小红楼”的208教室是朱学清教身段和剧目的地方,它被徐越起了个外号叫“奶奶功房”。

  平日里,“奶奶功房”总是“小红楼”第一个亮灯的教室,清晨天刚蒙蒙亮,学生就会早早到此练功。朱学清总是步行来此上课,每当上她的课,学生至少会提前半小时来拉伸身体。“来晚了奶奶要骂人嘞。”在朱学清的指导下,徐越的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头发花白,仪表端庄。光外表,就能看出朱学清表演艺术家的精气神。可谁能想到,平时她还是一个爱追剧、会玩手游、陪学生们嬉戏打闹的时髦老太太。

  黄梅剧艺术学院不仅帮徐越这些热爱黄梅戏的学生找到了良师,还提供授课、参赛和演出等大量实践机会。从大一起,徐越就被学院推荐到安庆师范大学团委,给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上黄梅戏公选课。“每周一次,一次两节课,持续了3年。讲课既能锻炼我们的基本功,又让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了解黄梅戏,喜欢上黄梅戏。”

  在青春版《女驸马》排练中,饰演主角冯素珍对徐越是个挑战,后半场时,花旦女扮男装演官生角色的难度很高。徐越在排练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何用女生的身段演出传统的官范儿?怎么调整不同行当的精气神?怎么把唱腔提上去?

  “很迷茫,很崩溃,曾多次想过换角,老师们始终耐心指导和同学的安慰才让我坚持下来。”徐越记不清自己受了几次伤,也记不清崩溃了几次,每次都是擦干眼泪,接着练。

  11月25日,首届全国艺术院校黄梅戏专业“明日之星”嘉年华决赛将在合肥举行。原以为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的徐越被学院推荐参赛,11月7日通过初赛后,她又进入到每天从基本功练起,不断打磨身段、唱腔的紧张备演的状态中。这次她将饰演《谢瑶环》的主角。

  “这部戏是朱奶奶从京剧改编成黄梅戏的,她抽出了很多休息时间来指导我。”徐越说。

  在这里“人人都能当主角”

  进入大四后,程旭和徐越选择了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作为实习地,他们选择剧院的原因很简单——在这里“人人都能当主角”。

  “人人都能当主角”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同时也是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韩再芬提出的一项青年演员培养计划。“每个演员都有一个站在舞台中间当回主角的梦,所有人都有机会。”韩再芬说。

  程旭和徐越怀揣着做主角的梦想初进剧院,原以为一来就能直接学戏,没承想一个干起了服务生,一个搬起了道具。“这是剧院的规矩,哪怕是国家一级演员,刚来剧团也得先干3个月杂活。”负责剧院人才培养的国家一级演员李萍说,这么做的目的是锻炼年轻演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打杂后还得跑龙套,从没有词的丫鬟侍卫到一两句词的小角色,这还得是表现好的才能获得的机会。”程旭表示,虽然目前上台的机会不多,但是每天都能够旁观优秀演员们的排练和演出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想要成为再芬剧院的演员不是一件容易事,实习期通过后还需考核。”回忆起剧团招收的第一届青年演员王懿佳的故事,李萍说,“王懿佳是个高个子、有灵气的女生,基本功很扎实,由于嗓音不适合唱旦角,韩院长就让她改唱小生,这在戏曲中并不常见,对青年演员来说更是极大挑战。”

  李萍说,剧院有着严苛的考核传统,“转正考核王懿佳整整考了13次,每个月一次,考了一年多。剧院的老师们没有打一分感情分。”

  再芬剧院有一个专注培养青年黄梅戏演员的青年剧团。2011年,在韩再芬的组织下,剧院吸收了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当年的优秀毕业生,就此组成再芬青年团。在青年团里,老辈艺术家们负责教,年轻演员们每人都有尝试扮演主角的机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壮大,团里汇集了以新时代“黄梅之星”汪晨晨、安庆市“青年英才”王泽熙、曾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元宵戏曲晚会的马腾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黄梅戏精英。

  从小喜欢黄梅戏的汪晨晨,尝试过多种角色行当,15岁开始接受黄梅戏的专业系统训练,2016年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再芬剧院,2022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二等奖。

  她和身边00后演员一样,业余时间喜欢听流行歌、追剧、看新闻。她被国内外说唱作品热烈、自由的韵律所吸引,也欣赏说唱和传统戏曲风格的强烈反差感。“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年轻人多了解影视、音乐、美术、国风等知识,能提升审美认知,反哺戏曲表演。”工作近5年的她观察到,00后更关注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更在乎演出的戏剧“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她捕捉说唱歌曲快节奏的韵律,和戏曲中节奏类似的二行、三行唱腔融合;传统戏曲艺术讲究“三打七唱”表演形式,她将其中的打锣鼓改成特效音乐,或是融入架子鼓等摇滚元素;传统戏曲的情绪表达大多是固定、程式化的,她在表演中增加喜极而泣、欲哭无泪、苦笑等多元、复杂的情绪。

  除了戏剧形式和内容创新,汪晨晨和剧团同事在网络上注册账号,引入直播形式,发布短视频宣传黄梅戏。

  如今,不管是正忙于实习的程旭,紧张备赛的徐越,还是参加演出的汪晨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守正创新的作用。“作为年轻人,要学习不同角色身上的品质,学习故事中传达的精神,学习前辈对艺术的热爱,用一生去体会传统文化,做出有思想、有品格的艺术作品。”今年当选团十九大代表的汪晨晨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讯员 汪傲 张启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