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减”探索:“一减一加”促进教育回归良好生态

发布时间:2024-11-01 07:12:49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记者25日获悉,上海是中国“双减”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在减负提质的同时,教育部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在“一减一加”中,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上海市教委方面25日对记者介绍,“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上海通过作业改革有效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多数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上海精心研制小学语文等8个学科段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编制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年级的基础性作业,供师生免费使用。上海的优秀作业案例在全国23个推广应用示范区进行推广,推动更多地区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

  上海还加强基于学生立场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实证研究,探索数字化时代作业设计与实施改革的路径与策略。比如: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各学科备课组在题量上做精减,在题型和要求上增加选择性,在设计上体现实践性,研制形成覆盖一到九年级的课后作业资源供学生使用,“瘦身”后的作业本受到学生喜爱和欢迎。该校九年级学生孟梓菡说:“一天一页,呈现当天课堂知识点的精华;既有新课预习法宝,又有课后巩固复习。作业量减少了,积极性反而提高了,以往我最缺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育数字化是赋能“双减”的“助推器”。记者走访了徐汇区长桥中学,该校是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之一。改造的“教学案”经历1.0和2.0版本,逐渐形成集学案、笔记、检测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学习方案。3.0版本融入了多媒体元素和互动设计,使得“教学案”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

  2023年,上海出台了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将项目化学习融入课程实施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实验中学,记者了解到,在“桥梁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将“改造曹家沟桥”作为驱动性问题,开展综合数学、物理、地理、劳动、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学科实践,学生们通过实地测量、查找资料等,完成数学建模、搭建模型,经历了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工程思维、跨学科思维,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校内花园景观道成为孩子们参与民间游戏的活动场所。(上海市教委供图)

  在全面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的基础上,上海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

  嘉定区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探索课后服务不同时段各有侧重、融合共生的服务模式。学校将作业辅导纳入绿色学业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教师还根据学段特征带领学生开展了跨学科、高阶思维等拓展作业的实践,打通课内外,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培育创新素养。在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记者了解到,通过场景转换、空间延伸,让碎片空间也能“集群成域”,释放普通教室效能,通过与外部火车头体育场共建等行动开展“场地改造升级战”,螺蛳壳里做道场,满足学生对体育类课后服务的需求。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在实验室指导上海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培育太空种子。(上海市教委供图)

  “双减”三年来,上海积极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馆校合作”,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向学生公益开放,丰富“科创教育电子版图”。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11位青年科学家团队入驻黄浦区格致中学智能制造、大同初级中学STEM课程、曹光彪小学环境工程等11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还积极探索汇集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和校外各类科技场馆等高水平科学教育资源,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优化科学教育校外资源供给,形成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