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之桥(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11-24 17:45:16 来源: sp20241124

  “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2023年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学员合影。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供图

  2016年3月,新加坡金鹰集团创始人兼主席陈江和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宣布,将通过其名下的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一带一路’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在未来10年支持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人才培训项目。

  7年多来,得益于“‘一带一路’人才培训专项基金”,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员来到中国学习、研修,近距离感受中国发展脉搏,又满载收获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联通中外、增进理解的一座座桥梁。

  

  打开一扇观察中国的窗

  为什么要捐赠1亿元人民币,开展“一带一路”人才培训?谈起7年多前做出这个决定的初衷,陈江和对本报记者直言:“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我作为海外侨胞的一份责任。”

  陈江和祖籍福建莆田。尽管出生在印尼,但他从小就说中文,心里藏着一份深厚的“中国情缘”。早在20世纪90年代,陈江和便率领金鹰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陈江和敏锐地意识到,这项倡议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华侨华人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倡议要在海外落地生根,民心相通至关重要。倡议提出之初,我去不同国家出差时,在和当地政府、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对中国不是非常了解。我希望能搭建一个人文交流、人心聚合的平台。”陈江和说。

  2016年,陈江和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宣布将捐赠1亿元人民币,在未来10年支持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人才培训项目。2017年9月,在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2017“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学位班暨研修班开班。

  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介绍,2017年以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一带一路”和“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培养了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110名学员;在华侨大学设立了“一带一路”陈江和奖学金项目,资助了83名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青年来华留学;与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和“一带一路”绿色联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共同举办了22期高级研修班,邀请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知名学者参加研修。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一带一路’倡议能给马来西亚等中国周边国家带来哪些机遇?”马来西亚华裔王晓庭说,她正是抱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于2021年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开始为期1年的学习。“班里的同学来自埃及、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等不同国家。大家当时的想法很相似,就是通过参加这个项目,打开一扇窗,更好地了解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王晓庭说。

  培养一群中外交流的使者

  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时光,王晓庭感慨道:“收获很大,而且对我之后的事业起到很大帮助。”

  王晓庭曾担任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目前是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中央委员兼国际事务与外交关系委员会主任,平常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中马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学习期间,我选修了与政策制定、中国发展理念等相关的课程,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有了更多了解。此外,学校为我们安排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讲座。老师们的授课让我认识到,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在各国落地开花,最终将让普通民众从中受惠。”王晓庭说。

  伍伟介绍,和王晓庭一样,许多学员在来华学习、研修后,都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者以及推动中外民间友好交流的实践者。

  来自巴基斯坦的阿思逸是清华大学2022级“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学员。自2016年以来,阿思逸一直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秘书处担任能源顾问。他坦言,担任顾问之初,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还有一些困惑,而来华学习的这段宝贵经历让他对这项倡议有了更多了解。“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为当地经济服务,还通过发展跨国物流基础设施来促进区域联通,推动巴中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相信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将成为联通巴中两国的繁荣之路、幸福之路。”阿思逸说,从中国学成后,他回到能源顾问的岗位,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相比当初,而今的他更多了一份干劲。

  在福建泉州,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同样因为“‘一带一路’人才培训专项基金”而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中国、感知中国。

  2022年,缅甸留学生杨继顺获得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的奖学金,进入位于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攻读本科学位。这一年间的所见所闻让杨继顺对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了更加具象的认知。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国的城市中心,往往既有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又有舒适宜人的街心公园和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我在这里遇到的中国人都热情、真诚、友好。学习之余,我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参观了许多大型科技企业,了解了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学生和我一样有机会来中国学习、生活,深入了解这个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国家。”杨继顺说。

  “每年都有学员给我写信表示感谢。但我总和学员们说,最应感谢的是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陈江和说。

  探索人才培训的更多形式

  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人才培训项目,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不断探索新的形式。

  今年7月,由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合作开展的第一期印尼工业化职业培训班在江苏苏州举行。该培训班为期1个月,向290名印尼职业教育教师和技术工人提供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9个专业的课程培训。

  “回国后,这些技术工人在印尼相关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中1名学员还在印尼通讯和信息技术部主办的全国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伍伟介绍,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第二期培训班在陕西咸阳开班,来自印尼的40名职业教师和技术工人专程来到中国参加培训。

  前不久,陈江和公益基金会还与天津职业大学签约,双方将在哈萨克斯坦共同建设“鲁班工坊”。

  “与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员来华学习、培训不同,‘鲁班工坊’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将中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传授给其他国家的技术人才,这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范围。”陈江和表示,接下来,希望通过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与祖国血脉相连的侨资企业,金鹰集团希望能够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这项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令陈江和欣慰的是,一系列人才培训项目播撒下的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已在许多人心中开花结果。

  最近,王晓庭将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一带一路”相关知识以及自己近年来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考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应该很快就能出版,不仅有中文版,未来至少还会有马来语版本。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带、一条幸福之路。”王晓庭说。

  “一带一路”陈江和奖学金获得者、华侨大学建筑系2021级缅甸留学生张国星也已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我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将在中国所学的知识与缅甸当地元素相结合,为我的同胞们设计舒适宜人的住所。我还要把在中国的所见所感讲给身边人听,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责编:贾文婷、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