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报”看“5%左右”的“稳”与“进”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3:29 来源: sp20241221

  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的首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深入分析中国经济“一季报”,我们能够更好理解“5%左右”的“稳”与“进”,从而看清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和大逻辑,不断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一)

  从“一季报”看增长,全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稳”的基础更牢了。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体现了这一要求。

  看总量,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6299亿元,超过4万亿美元,这样的季度经济规模放在国际上比较,大致相当于有些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看增速,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环比增速连续7个季度增长。

  高盛将增长预测从4.8%上调至5.0%,摩根士丹利将增长预测从4.2%上调至4.8%,亚洲开发银行将增长预测从4.5%上调至4.8%……“一季报”揭晓前后,众多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中国经济朝着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稳步迈进,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多家国际机构上修了此前预测。

  当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增速放缓。中国一季度5.3%的增长实属不易,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信心和动力。就在“一季报”公布当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上调0.1个百分点至3.2%。彭博社预测,中国将是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稳”不仅来自经济增速,“一季报”中,众多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起步平稳、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看三大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占比达59%,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7%。

  看三大需求,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服务消费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持续强劲,居民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看四大宏观指标,就业形势平稳向好,消费价格止跌企稳,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经济增速回升。

  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发展质量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有机衔接,符合发展实际,既积极又稳妥,是一个量质并取、兼顾需要与可能的目标。

  从“一季报”看全年,5.3%的增速保持在“5%左右”的合理区间内,体现了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坚守底线、着眼长远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从“一季报”看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的动能更强了。

  观察一季度的中国经济,既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新进展,“进”的动能更加充沛。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聚焦“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聚焦“新质生产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辆车,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从工业老城到“新能源之都”,江苏常州依托乘用车制造“家底”,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入驻“建链”,推动动力电池集群壮大“强链”,吸引零部件企业“延链”,造就7000亿元级产业链。

  一度电,点亮新兴产业的动能。3月20日,青海首个智慧储能产业园项目在西宁开工。依托“绿电”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原崛起。

  一道光,照见未来产业的魅力。4月6日,原位实验装置在安徽合肥装车,准备运往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开展实验。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上海和合肥携手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两束光”辉映出一道新光芒。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从“一季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产业、经营活动、产品上显现新成效。

  新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新产品加快培育。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新投资加快落地。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

  新基建势头良好。开年以来,5G基站、东数西算、光纤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地。到2月底,我国新增5G基站13.2万个,总量超过350万个。

  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越是向好,成为今天中国经济日益显现的新气象。从“一季报”看,新兴产业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一季度工业向好的重要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唯有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才能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发展韧性,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聚焦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我国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随着前期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新任务新举措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不断巩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

  从“一季报”看大势,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信心底气更足了。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奋力拼搏,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回顾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中国经济走过的发展历程,几条鲜明的曲线让人印象深刻。

  一条曲线,围绕着稳增长的预期目标波动,中国经济增速稳稳当当:2023年四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4.5%、6.3%、4.9%和5.2%,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3%。

  一条曲线,朝向“创新驱动发展”奋力攀爬,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造: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

  还有一条曲线,守住“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目标,就业改善态势明显:2023年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趋势性向好,中国经济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展现出旺盛活力、不竭动力和巨大潜力,总体呈现“稳”“进”“好”特征。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从开局看全局,干好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模样。中国经济体量越大、质量越高,发展的要求和难度也就越高。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启示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

  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要向创新要动力。

  身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传统产业因“新”而活,经济结构因“新”而进。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要向改革要活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前进道路上,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要向开放要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启示我们,看准了就抓紧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来自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的砥砺奋进,来自广大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练内功、谋突破、拓新路的锐意进取,来自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顽强拼搏,来自各行各业人们挥洒汗水、辛勤劳动的埋头苦干。

  对工业企业技改率先实施资助“即投即享”,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签约挂牌,腾讯“互联网+”未来生态城拔地而起……一季度,深圳市宝安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接连“出招”、火热开局。今年初,宝安区七届三次党代会把“进”作为今年的关键词,要求以宝安的“进”为全局的“稳”、深圳的“进”作更大支撑。

  “看准了就抓紧干”,字里行间透着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蕴含着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谋”与“干”的方法论。“看准”是前提,要准确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干”是根本,要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一路向前。(人民日报 金社平)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