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1:26:37 来源: sp20241109
原标题:来一场新婚俗的观念革新 别让高价彩礼成为婚姻幸福的“拦路石”
在四川成都工作的江西姑娘梁怡,期待在今年完成“人生大事”。但因为20万元的彩礼,她和相爱两年多的男友张玮玮,迟迟确定不了婚期。
“我本人对彩礼没什么概念,但我妈看得很重。”为彩礼这事,梁怡有些焦虑。她母亲认为,彩礼低了就是“白养了女儿20多年”。男友张玮玮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周围的朋友彩礼大多只是象征性的几万元,还有不少人举办“零彩礼”婚礼,张玮玮父母接受不了这么高的彩礼数额。
如何迈过20万元的彩礼门槛,不只是这两个年轻人要面对的一道考题。
被20万元彩礼拦住的婚事
“不能出20万元彩礼,并不代表我不爱梁怡。”张玮玮坚定地说。
今年春节,梁怡带张玮玮见了父母,“我爸妈对他各方面都挺满意的”。张玮玮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收入稳定,还会做家务、很体贴人,出去玩时“他会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
刚毕业不久的张玮玮没存下多少积蓄,让他苦恼的是,“婚事肯定要靠父母帮忙,但我父母接受不了这么高的彩礼”。
而梁怡的母亲对彩礼“很坚持”,“我妈不仅和身边亲戚朋友交流彩礼多少,还会去婚姻介绍所咨询红娘,得知在老家彩礼大都在18万元-38万元。”
“那么多亲戚朋友都拿了二三十万元的彩礼,如果你不要彩礼就嫁过去,我多没面子,像是白送了别人一个女儿。”在梁怡母亲看来,彩礼既是男方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女儿在婆家幸福生活的保障。
“我是独生女,我妈不需要用彩礼钱买房买车,为什么她就不肯让步呢?”梁怡不理解母亲的坚持,母女俩为彩礼争论不休。
梁怡认为,现在已不是过去“嫁娶”的观念了,没必要强调“婆家”和“娘家”的分别,“我们两人是通过结婚组建起一个新家庭,都应该为这个‘小家’付出努力”。
对“面子”文化、攀比观念进行革新
“当前,很多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已经更新,但有些老一辈人仍停留在旧婚俗观念中,难免与年轻人发生碰撞。”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一帆在调研中发现,年轻人的真实意愿往往容易被父母等长辈忽略。
2021年4月,民政部确定15地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成都市武侯区位列其中。武侯区民政局在全区建设多个社区婚姻家庭辅导站,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等多部门力量,为居民提供婚前教育、情感辅导、纠纷调解等服务。
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斌从事这一工作已有12年,他深感陈旧观念对年轻人婚姻影响之深,“很多人的婚恋问题,会归结到原生家庭的观念上”。
在玉林北路社区驻点的婚姻家庭辅导员杨媚媚,对前来寻求婚姻辅导的年轻女性唐玲(化名)印象深刻。
第一段婚姻中,唐玲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择偶时把经济条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她认为,“没有好的物质基础,谈感情是没有用的”。
她的丈夫很有经济实力,但婚后生活并不如愿。“只要我一生气,他就给我钱,让我买东西。”唐玲始终感受不到爱意,两人最终离婚。
去年,唐玲走进玉林北路社区婚姻家庭辅导站,“我还是对婚姻有所期待,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她说。
杨媚媚梳理后发现,爱情观的偏差让唐玲在婚姻中碰壁,“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她又相了好多次亲,但仍然只看经济条件,而不注重人品,相亲都以失败告终”。
“这样下去很难找到真爱。”唐玲的父母也受邀进入婚姻家庭辅导站,通过辅导,他们共同认识到婚姻价值观的偏差。更务实、更注重情感交流,目前,唐玲已重新开始一段婚姻。
“可能男方收入没有那么高,但两人的‘三观’很一致,最近有了可爱的宝宝。”杨媚媚说,唐玲至今和她保持联系,非常感谢她的帮助。
自2021年起,武侯区民政局在玉林北路社区中开展常态化婚姻辅导服务与婚俗改革宣传,进行婚俗文化街坊调查,举办婚俗文化讲座、法治大讲堂等宣传活动,内容聚焦传播优良婚俗理念,引导摒弃天价彩礼、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不良习俗。
在杨一帆看来,倡导婚俗领域移风易俗,是对“面子”文化、攀比观念的革新,“在现代文明社会,婚姻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还包括选择与伴侣共同认可的婚礼形式和婚姻生活方式”。
让新婚俗在生活场景中生根、发芽
如今在成都,越来越多年轻人以“低彩礼”“零彩礼”为新风尚。相关部门积极作为,为引领新婚俗打造各类主题场景。
5月1日,玉林北路社区的婚恋主题文化街区亮相,亮眼的粉色为街道增添了浪漫气息:120米长的街道被粉刷一新,路面有粉色的爱情宣言,路边有粉色的互动装置,头顶还有错落有致的粉色灯笼……
“五一”假期,这条街道成了“打卡地”,许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感受甜蜜氛围。采访中,多名受访者表达对彩礼的态度:“彩礼只是心意,我父母更在意我喜不喜欢这个人。”“家里长辈对彩礼没什么要求,我们双方都应该为婚事出力。”“极简婚礼就好,我们不喜欢大操大办”。
“我和父母终于达成一致了,结婚‘零彩礼’!”5月初,梁怡开心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双方父母会把原本用作彩礼和嫁妆的钱,合成一笔“结婚钱”,“让我们自己做主”。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段朱清观察到,目前,有的地方政策只堵不疏,一些举措表面上可以消除天价彩礼现象,但是没有根治。她认为,应该尊重不同家庭、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化情况,避免“一刀切”。
她建议,地方政府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时充分结合当地情况,包括性别比结构、本地人口外流情况,关注青年群体择偶存在哪些困难,具体分析择偶资源、就业保障以及教育程度提升等问题,多元化创新治理举措,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在段朱清看来,恋爱与婚姻要建立在两性平等、互相尊重、彼此沟通、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主动的选择,这样的婚恋观才会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使其回归“礼节”的表达,而不背负过多的重担。
“社会文化的重塑需要时间。”杨一帆认为,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如婚前教育课程、家庭关系讲座等,增强公众对于彩礼的正确认识。
据介绍,像玉林北路社区这样,将婚俗改革作为移风易俗重要抓手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武侯区共有72个。武侯区文明办积极推动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资源下沉实践所、站等基层阵地,围绕传承优秀婚俗文化、弘扬文明婚俗新风,广泛开展“转角遇见爱”婚俗改革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普法解读、“我们的节日·七夕”民俗文化体验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李斌希望,将社区婚恋主题文化街区打造成一个集爱情始发地和爱情殿堂于一身的生活场景,“我们后续会陆续引入‘户外颁证’‘爱恋市集’等场景,让爱情在这里诞生,让良好婚俗在这里发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