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3:28:01 来源: sp20241117
出游随时分享 提供热情服务 投身文旅行业
年轻人开启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我们天水除了麻辣烫,五月还有大樱桃,六月有伏羲大典,七月有香甜的秦安蜜桃,八月有花牛苹果,九月有鲜核桃,咱啥时候来都不晚。”当全国众多网友奔赴甘肃省天水市品尝一碗麻辣烫时,许多大学生在网上已将天水未来几个月的特色推介得明明白白。
天水的风不仅吹遍了国内,在日本参加交流访学项目的闫冠璋发现,天水麻辣烫也受到了国外朋友的关注。闫冠璋也在线下向朋友、日本同学推荐了天水的美食及文化,“天水的辣椒只香不辣!作为天水人,天水出圈我感到很自豪。”
随着文旅的火热,不少年轻人正在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文旅发展之中。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18份。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愿意为文旅发展出一分力,其中62.23%的受访者非常愿意为家乡、工作学习所在地的文旅做力所能及的事,29.2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愿意”。
年轻人热衷“边逛边分享”
在众多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式中,72.53%的受访者想担任文旅相关志愿者,62.81%的受访者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传播旅游见闻,62.58%的受访者会向身边人或者网友推荐区域特产,38.91%的受访者会向文旅相关部门提供意见建议。
“强推”柳州的螺蛳粉、拍下像锦簇花团一般的老北京糕点、分享在西北大漠旅行时如何穿搭……从去年开始,湖南大学的游梦婷陆陆续续发了百余条旅行攻略。“以前我一直在做一个学习、实习方向的账号,有2000多个粉丝。因为我非常喜欢出去玩,就想着是不是也可以分享一些旅行的感受呢?”这个小心思,让游梦婷体会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乐趣。
去年夏天的苏州、扬州之行成为她实现这一想法的契机。她分享了一路上的行程、照片后,推文一下就火了,点赞、收藏双双破万。此后,去青岛、成都、天津等地旅游,她都会分享到社交网络。
毕业后一头扎进晋江红色旅游工作的许涪灿同样热衷给朋友推荐旅游目的地。“因为本身从事文旅相关的工作,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路线设置、景点分布、文化特色等要素格外关注。”他在福建莆田、湖南长沙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并且在朋友圈实时分享游览体验测评。
无论是西安、南京、厦门、成都等“网红城市”的兴起,还是婺源、延吉、大同等宝藏旅游目的地登上热门排行,背后都离不开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一次次的分享。近年火热的“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天水麻辣烫”,更是凭借“图图相传”“沉浸式体验”的扩散传播,成为一个又一个“顶流”。
游梦婷发现,越来越多的网友看到她的攻略后,私信她询问旅途中的体验、注意事项。她也带动不少网友当起了“线上导游”。她到沈阳旅行的攻略中,有网友在评论区问她住什么酒店、有什么好吃的、衣服在哪里买,有很多沈阳当地人就在评论区里帮忙解答,还有一些人说“下次来东北就找我”。
能被大家喜欢,本身就让游梦婷感到开心,做社交媒体账号期间,运营、文案写作、图片处理乃至分析管理等能力的提升,也让她感到收获颇丰。而她也在有意无意间成为文旅宣传中的一环。
北京化工大学的赵文垚自称是“无偿的网络文旅宣传员”。他曾在社交平台发布家乡景区的风景照,没过多久就有同学来咨询景点的详细情况。每当这个时候,赵文垚总是热情介绍,并邀请同学前来旅行。“青年大学生为文旅作贡献的第一步就是成为家乡文旅代言人。”赵文垚说。
“欢迎来我的家乡”是期待,也是行动
除了成为活跃在网络中的传播者,一些大学生也开始身体力行,在不断踏上旅途、探寻祖国山川大河美景的同时,成为文旅志愿队伍的一员,赵文垚便是其中之一。
大一暑假,他在家乡陕西安康的4A级景区瀛湖做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在园区不同点位清除垃圾,确保景区内干净整洁,保证游客的参观体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身穿红马甲的赵文垚经常被来往游客提问:“景区某个景点怎么走?这里附近有什么特色美食?到某条美食街大概要多久?”面对游客五花八门的问题,为了做好这份“随机兼职”,赵文垚没少提前储备,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游客更好地游玩。
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支教期间,天津大学建筑专业的邓靖凡被那里秀美的风景、独特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所吸引。邓靖凡发现,当地旅游资源丰富,却因知名度不高、交通不便等问题而发展受限。
于是在第二年的社会实践中,邓靖凡着重考察了当地建筑和旅游线路。通过实地探访景区、走访村落,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和旅游资源。“一条合理的游玩路线,会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使游客感觉旅行更舒适、更有趣。”因此队员们结合建筑学相关知识,为鹿仁村景区设计了分区规划,并把不同景观串接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这个方案也得到了当地文旅部门的认可。
赵文垚之所以决定做文旅志愿者,缘于一些有关家乡文旅的负面消息。“之前有一些关于安康‘坑’外地游客的消息,我看到以后觉得很愤慨,希望能做一些事情为家乡正名。”有时游客会咨询他在安康当地的游玩建议,他会提醒他们避开哪些地方。“希望他们觉得物有所值,把真正的家乡特色展现给他们。”
年轻人投身文旅,想让“流量”变“留量”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34.73%的受访者希望参与到文旅行业或相关工作中。从本科入学到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再到如今参加工作,李姝婧已在文化和旅游专业领域深耕了10年。
李姝婧认为,科技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涌入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产业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和保护程度显著提升,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进行创新表达,也成为很多文旅项目发展的方向。
2021年,当时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李姝婧跟随导师的课题组,开始了“黄河文旅大调研”,深入黄河沿线9个省市,调研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经验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黄河文化资源整体上的活化利用还是比较少的,我们的调研所收集到的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经验也为文旅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李姝婧调研的首站就是开封。她发现,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城市,州桥及汴河遗址便是黄河璀璨文明的有力见证。
一边调研一边思索,李姝婧发现,黄河流域流传着很多民间传说,如大禹治水、河图洛书、鲤鱼跃龙门等。“这些传说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如果能够将这些传说故事作为原型,开发出电影、动漫、小说、游戏等系列文化产品,构建以黄河传说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链条体系,可以通过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创作出黄河文化新产品、新业态。”
天水的火热并没有让闫冠璋“一下子上头”。“每年伏羲庙都会吸引很多海外华人来此祭祖,麦积山石窟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天水的交通和住宿较之东部地区确实不太完善。”闫冠璋觉得,要把“流量”变“留量”,不能只是满足于一阵风,更需要整个城市来一次升级焕新。
游梦婷觉得,处在不同位置的年轻人可以为文旅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在文旅相关岗位上的人可以策划更好的服务、活动;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帮景区打造文创产品,设计文旅小镇、主题剧本杀、礼乐大会等有特色、年轻人又喜欢的文旅活动。”不过能为文旅作贡献的不仅是这些从业者,“普通年轻人也可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游梦婷在网上看到,哈尔滨旅游热期间,很多市民开车送游客、当志愿者、给游客送食物等,“都会让人感到这座城市的真诚与热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 毕若旭 程思 实习生 孔令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