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9:00:30 来源: sp20241122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思想之光领航向。10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网信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网信规划等相继出台,全国“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内容建设不断深化,网络生态治理不断深化;网络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显著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近年来,网络空间治理依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日益做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有效培育,网络空间愈发天朗气清,正能量更加充沛。
举旗定向,网络空间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2020年11月3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7周年,一款H5互动作品《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走红网络。
作品源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与村民们座谈时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点击照片上每名村民的影像,脱贫故事便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呈现:“今年50岁的龙兴花,7年前主要靠放牛、砍柴为生,年收入仅有2000元。如今,靠开农家乐、卖自家做的腊肉,她一年就能赚8万块”“2018年,施晓丹回到十八洞村,用自己在外面打工学到的服务业知识,帮助村里建设农家乐和小商店”……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如今,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阐释;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万山磅礴看主峰”“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刷屏上榜;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创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标本兼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要充盈正能量,还要摒除负能量。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公布了一组数据,介绍“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成果:“累计清理违法不良信息790万余条,处置账号170万余个,关闭网站562家,下架应用程序201个……”
出重拳、亮利剑。近年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各地区各部门严厉打击网络乱象,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深化网络生态治理,集中整治“饭圈”乱象、“自媒体”乱象等网上突出问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2019年以来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超过200亿条;网站平台完善社区规则、规范内部管理、提升内容质量,构建全流程、全链条监管体系,网络传播秩序更加规范;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建立,有效治理网络谣言……
固本强基,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
要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空间的和谐清朗,就必须立规矩、管长远,必须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加剧……”“面对这些情形,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用网安全?”“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给出答案,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法可依!”近日,一组图文海报走红网络,让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更加为社会所了解。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就是近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十年间,网络法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果: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坚决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网络司法不断深入,互联网法院创立,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加快推进;加大网络普法力度,创新打造“全国网络普法行”品牌,全网阅读量超42亿。
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
“某一天,黑客组织精心编织了一个网络攻击陷阱。”“在数据安全面临威胁之际,杀毒者安安能否带领小队成功保卫手机和家庭网络安全?”……
位于河南郑州的网络安全科技馆里,一部名为《网络大作战》的网络安全主题科普动画电影正在上演。精彩的剧情,有趣的知识,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23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施行6周年。这部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网络诈骗、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我国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制定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网络安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把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堤”筑得更牢——
置身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些场景中面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一段时间以来,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话题引发关注。
没有数据安全,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社会的运行将失去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数据安全审查、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聚焦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问题,相关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
网信事业要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2016年,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目前,已有9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程不断加快,技术能力稳步提高,产业体系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持续加强——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14年以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连续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
如今,网络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正自觉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共同筑牢网络安全之堤。
加快信息化发展,让亿万网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当前,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乘势而上,奋楫前行,不断书写信息化发展新篇章。
信息化发展,关键在于突破掌握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加快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生态培育,抢占发展主动权、竞争主导权。
“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供应商之一的中国北斗,已在2020年完成了全球组网,开始向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2021年9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面向全球举行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国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入选。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像北斗这样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范例在网络强国建设中不断涌现: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加快发展,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深入推进;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光存储、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移动通信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优势……
加快信息化发展,既需要下大力气突破核心技术,也需要建设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
时值春节,万家团聚。河北张家口某数据中心仍是一派忙碌景象,值班人员来回穿梭巡检,服务器高速运转,一排排机柜蓝光闪烁。
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张家口加快数字服务产业基地等建设,合理布局大数据产业,形成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的空间布局。
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是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的体现之一。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网络、算力、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通宽带率达100%;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IPv6拥有地址数量居世界第二,IPv6活跃用户数达7.78亿……
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
近年来,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我们现在以电商直播为主,一年四季都是生意旺季。”今年春节前,山东曹县一名做汉服生意的电商老板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连续数年位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41.5%。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43亿,移动支付、无现金生活在中国随处可见。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72亿……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建设好网络强国,就必须让发展的速度,有效转化为助推群众幸福生活的力度。
新时代,“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一直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
患者在新疆,医生在浙江。2023年的一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完成国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跨越5000公里,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
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数字医疗得以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今,互联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信息化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成为现实;“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用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解决民生问题;接续推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提高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日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
坚持开放共享,深化拓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
2024年2月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巴塞罗那举办“算力网络”专题论坛,共同探讨算力网络发展,共促变革时代的数智化转型,携手构建更加智能的数字世界。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深化网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入参与搭建全球性、区域性多层次互联网治理平台,与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是中国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重大贡献。
江南水乡,碧绿的溪流缓缓穿过古朴的青石板街市。千年古镇、数字文明,历史与未来,在此交相辉映。2014年,中国创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将峰会永久会址设在浙江乌镇。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对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开启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新篇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从概念文件到行动倡议,再到实践案例,思想共识渐渐化为具体行动。在这一理念主张的指引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携手共谋全球互联网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清晰可见。
理念要真正落地落实,需要合理搭建平台。
“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2022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宣告成为国际组织。
从每年一次的国际会议升级为拥有常设机构的国际组织,自此,世界互联网大会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平台在中国诞生落地,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一起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搭建协作平台。
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活动在中国举办,国际社会借助其在网络空间共享创新成果。
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网上丝绸之路大会、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一个个对话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桥飞架,关山不远。一个联系紧密的全球网络空间“朋友圈”日益活跃起来。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连续两年举办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还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成果。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在东南亚,中国企业助力打造了东盟首家5G智慧医院;在拉美,中国与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合作,助力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非洲,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合作启动技术援助及培训项目,助力建设“数字乌干达”。
…………
风好正是扬帆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激荡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7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