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聚焦建筑、交通、产业

发布时间:2024-12-31 06:51:58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气候投融资、林业碳汇等试点,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技术应用和产业集聚,加快释放发展活力。

  这是记者13日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的。

  提升区域发展含绿量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表示,城市副中心聚焦“绿色”这个最鲜明的特色,深入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了落实好国务院批复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了任务、政策、需要国家支持政策事项三个清单和年度要点,建立完善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今年还将集中推动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更好地赋能改革发展。

  同时,城市副中心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研究提出“以绿生金”工作推进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谋划打造一批标杆示范项目,着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让改革举措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打造全国建筑领域未来发展样板

  北京城市副中心聚焦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全面贯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场景建设。深入总结行政办公区一期、二期建设经验,形成工程建设八大创新,全力推广建筑师负责制,引入设计监理推进设计方案全面优化,全力打造BIM+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建造监管平台,引入驻厂监造,推进进度、成本、质量、绿色施工全过程有效监管。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副中心工程办主任陈晓峰围绕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工程的改革举措及成效作了介绍。陈晓峰表示,副中心推行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探索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建造过程碳排放量,实现建造过程绿色、智能、可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应用,强力推进基坑气膜技术和新能源机械应用。同时将绿色理念融入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而且有效串联了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等环节,实现绿色高品质建筑产品和建造过程深度融合,使副中心建造模式和建筑工程成为全国建筑领域未来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促进国际间绿色发展合作

  为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表示,我国自愿碳市场突出“自愿”属性和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维护市场诚信、公平、透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提供集中统一的交易和结算服务,维护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据悉,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还将从做好交易平台的运行管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不断强化市场能力建设、丰富交易主体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能源供给方面,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形成了“引绿、赋数、提效、汇碳”的能源转型发展路径。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邱明泉介绍,引绿就是建设坚强可靠电网,确保域外绿电“引得进、落得下、供得好”;赋数就是提升电网数字化、智慧化运行能力;提效就是推动建设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服务电、气、热、油多种能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汇碳就是以“电碳一张图”为基础,开展区域碳排放精准监测,引导全社会节能降碳。通州供电公司与北投集团联合打造的城市绿心“零碳”园区,成功入选了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案例。

  在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ESG生态建设方面,北京ESG研究院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ESG研究院院长黄勃介绍,在北京市及通州区两级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北京ESG研究院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投身于北京市绿色体制机制改革及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北京ESG研究院以ESG为特色赛道,通过体系构建、政策创新、标准制定等多个维度,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了坚实的绿色发展基底。

  同时,北京ESG研究院持续发挥与国际绿色发展的相关机构、组织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国际间绿色发展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深化与国际主要相关组织间的合作,共同探索绿色创新和发展路径,积极促进互信互认。搭建沟通与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国际论坛、研讨等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全球共识和合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