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

发布时间:2025-01-04 16:26:06 来源: sp20250104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咳嗽、发热、胸痛、呼吸困难……提起尘肺病,很多人都为之色变。作为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和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尘肺病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职业病防治法,有力推动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制度化、法治化。2019年开始实施的健康中国行动也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开展多样法律科普宣传等规定,对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出具体要求。

  部分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较低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职业健康工作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职业中毒、尘肺病、噪声聋等传统职业病防控压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不良作业方式、工作紧张等原因导致的新型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2022年国家卫健委在全国首次开展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范围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测对象为第二产业18个行业与第三产业5个行业的16岁至59岁劳动者,最终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这一数字代表着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综合得分在80分及以上的劳动者占被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此次监测所选择的第二产业中的18个行业均为近几年监测发现的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的行业,比如煤矿开采制造业、化学产品制造业等。第三产业中选择的5个行业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中特别提出的重点行业,比如外卖快递业、中小学教师等。选择对象均为一线劳动者,代表性较强。

  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各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通过监测不难看出,部分地区、行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较低,缺乏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距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90%”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中“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85%”的规划指标仍有较大差距,职业健康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卫健委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推动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相关目标如期实现。

  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

  在很多职工不幸患上职业病的案例中,都存在用人单位忽视甚至无视职工权益的情况。

  对此,《通知》着力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切实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及时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并向劳动者书面告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依法依规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程度和防护意识。另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自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占比高达99%,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9.4%。由于中小微型企业“关停并转”比较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使得职业健康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难。

  “在‘十四五’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中,我们把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力求破解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难问题。”在国家卫健委近期召开的介绍“深入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情况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介绍,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区建立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在矿山、建材、冶金、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辐射危害等为重点,开展中小微型职业健康帮扶行动。

  帮扶行动主要是通过有关部门和职业病防治有关机构,帮助中小微型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劳动者培训,帮助他们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加强现场的职业健康管理等,帮助中小微型企业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同时,国家卫健委在组织开展职业病及危害因素主动监测中,也注重向中小微型企业帮扶倾斜,以中小微型企业为重点共监测企业31.4万家,免费体检52万余人。

  当前,不少地区根据本地区中小微型企业分布特点、职业病危害特点等,建立了多项帮扶机制,比如重庆市的职业健康管家服务、山东省的“一企一策”等帮扶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建冬透露,国家卫健委将在总结地方经验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从制度上推动中小微型企业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全方位开展职业健康法治科普宣传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法治意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以来,先后经过四次修正,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自2002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2023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为“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部门围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指导各地进行了宣贯阐释,宣传“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各地依法治理职业病危害、开展职业病诊疗康复、维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实践经验,增强了全社会的职业健康法治意识。

  《通知》对职业健康法治科普宣传提出了多项要求。明确各地要加强部门间协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营造关心关爱劳动者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深入推进职业健康知识“五进”活动,以职业病防治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为科普主阵地,推进职业健康知识“进机构、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

  《通知》特别明确了监管执法与科普宣传相融合的制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开展监督执法工作中,要同步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宣传职业健康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对重点行业用人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件或案例分析为重点的宣讲活动。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