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3:17:18 来源: sp20241201
“近年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生成式大模型在视听创作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将直接对电影生产带来深刻影响。”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表示,推动电影强国建设,必须依靠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创新应用。
“传统翻译速度慢、成本高,难以满足海量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需求。科技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在提案中写道。
AI写作、AI翻译、AI绘画、AI制作视频……在文艺创作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哪些效用?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就人工智能应用的话题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
人工智能已对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虚实结合、形态多元、应用广泛、潜力巨大,在电影创作的全流程和电影产业的全链条都具有广泛创新空间。”王平久认为,要积极推动艺术家、创作者与科学家、工程师的联动,加强探索人工智能在工业化体系建设的应用,切实推动人工智能在降本增效、优化行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王平久举例说,《流浪地球2》《传说》等电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影片中人物形象、声音的塑造,一些网络短片则直接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
“应当尽早建立适应电影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专门人才培养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对接行业需求,吸引多方人才。”他建议,加强对人工智能影像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电影储备新锐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说,丝绸纺织行业的全球首款花型设计模型就是从海量数据中“抓取美的规律”。该模型深度学习全球数百位顶尖艺术家的上万幅作品,集合50万花型数据库、300多种AI图像算法,可以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独特丝巾且不重样。
屠红燕建议,支持丝绸纺织行业建设国家级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赋能行业在垂直细分领域模型建设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高效开发与快速落地。
人工智能写作和翻译,已然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行业的多方面影响,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2023年7月,首个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的应用端作家助手妙笔版发布,可帮助作家生成角色设定、情景描写等。
为了推动网络文学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吴义勤建议,推进人工智能翻译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拓展多语种市场。他提到,借助人工智能,网文的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但是,小语种这块还不成熟。因此还需要对AI进行训练。”
他认为,要保障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本地化适应性,以此提升整体内容的翻译质量,让不同母语的海外用户都能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在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完善监管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郝戎、张继、许宁、靳东等2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关于贯彻版权强国战略切实做好全媒体条件下新文艺产品版权保护的建议》,其中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新文艺产品版权界定和创作归属亟须明确。
这份联名提案提到:“随着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变革,其生成作品的版权和创作归属的界定问题变得尤为复杂。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对人类过往作品的融合与再造,难以区分其原创性,更难以明确其是否受现有版权法律体系的保护;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成式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也处于模糊地带,需要考虑作品生成过程中平台方、使用方所投入的创作程度来判断,就现行法律体系而言并无明确的判断标准。”
“AI技术有巨大的空间、广阔的天地,我们现在要在完善法规体系、完善监管体制,以及版权界定方面做很多技术性的工作。”吴义勤也提出了对AI潜在风险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也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加快推进出台人工智能法,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
张毅提到,AIGC大模型具有基于海量数据进行自学习特性,迭代快,其在垂类领域应用也在快速多样化,难以为现有监管体系和技术工具覆盖,从而产生监管真空或失焦的情况。
“针对产业链上各主体,采取权责相统一原则,根据不同主体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力度来加诸相应的合规义务。将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按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并设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措施义务。”张毅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