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8:45:15 来源: sp20241205
某海域,天水相接,浪飞潮涌。
“一名飞行员跳伞落水,立即前往救援。”近日,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组织的一场模拟实战条件下的海上搜救训练拉开序幕。
“起飞。”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后,飞行员陈磊驾驶一架搭载救生、医护等多种力量的救援直升机盘旋升空,采取低空飞行的方式奔赴某陌生海域。机动过程中,后舱救生员黄伟康、绞车手董文峰再次检查救援设备,并穿戴好救援装具,完成搜救前准备。
“海上搜救犹如大海捞针,最难的不是救,而是搜。”在指挥塔台,该旅领导介绍说,由于海上缺少固定地标和参照物、气候环境多变,海上搜救比陆地搜救更加复杂,加上落水人员随风浪、洋流漂移,位置判定极为困难,增大了发现落水人员的难度。
如何破解海上发现目标难的问题?据了解,该旅除了运用红外成像、救生电台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目标搜索外,还引进了“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软件,这款软件可根据海上洋流、风向、风速等快速精准定位目标漂移位置,较好地辅助飞行员搜索目标。
“迅速搜索目标!”进入目标区域后,搜救机组密切配合,一边利用软件,根据洋流、风向、风速等研判目标概略位置,一边降低飞行高度,采取红外成像、救生电台、目视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搜索。
海上气流不断,越贴近水面,直升机抖动得越厉害,陈磊竭力把直升机控制在平稳状态。“发现疑似目标!”忽然,一团红色烟雾在左前方水面升起,陈磊迅速驾机飞了过去,经确认为“落水人员”。
“准备实施救援。”陈磊操纵战机降低高度、减小速度,熟练地将直升机悬停在距海面约××米处。据介绍,直升机悬停高度大有学问,悬停高了,会增加救生员出舱救援的时间,而悬停低了,旋翼产生的强风会吹“跑”伤员,甚至产生二次伤害。
“救援环节,最考验的是绞车手,他担任一个总指挥的角色,直升机怎么飞,救生员出舱后怎么救,都由绞车手指挥调度实施。”在指挥塔台,该旅一名领导介绍说。
“状态良好,可以出舱。”董文峰竖起大拇指,给黄伟康出舱指令,黄伟康一侧身,随着缆绳慢慢向海面下降。
“正前方10米、8米……”舱门口的董文峰通过送话器,协同飞行员陈磊连续修正直升机位置,寻找最佳入水时机,全速放下钢索,帮助黄伟康在目标附近入水。
出舱下降过程中,由于受下降气流和旋翼风影响,钢索发生惯性自转,黄伟康不断地打腿旋转,确保始终面向目标。
下降、再下降……正当黄伟康快要接近“落水人员”时,一个海浪将“落水人员”冲到了3米开外。黄伟康不得不再次用手语与绞车手、飞行员交流,要求修正方位。
陈磊稳稳地握紧驾驶杆,调整机头对正风来的方向,抓住时机与绞车手一起将黄伟康下放至“落水人员”附近。
接近“落水人员”后,黄伟康为其套好救生套,随即左手将其搂入怀中、右手发出上升信号。
“准备入舱。”机舱外,救生员、绞车手和机长密切协同,黄伟康携着“落水人员”慢慢上升高度返回机舱,救护人员立即对“刚脱离险境的飞行员”进行检查和紧急治疗……
“打仗需要什么,部队就精练什么。”陈磊说,“此次海上搜救训练,我们不但进一步论证了海上搜索营救组织实施程序,还测试检验了机载救援救生装设备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机组协同配合能力和卫勤力量战伤救治能力,储备积累了应急救生相关数据,为将来更好地完成搜救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熊仲达 石芝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