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兵王温理:抗日英雄为避内战入黄埔 抗美援朝再立功

发布时间:2024-11-25 12:43:06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郑州4月18日电 题:百岁老兵王温理:抗日英雄为避内战入黄埔 抗美援朝再立功

   中新社 记者 阚力 李超庆

  “为抢回敌人丢弃的汽车、装甲车,我是仅有的几个活着回来的人之一。”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与校同岁的黄埔军校23期学员王温理近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参加中国驻印远征军学生军到抗美援朝战场,从未考虑过生死。

  生于1924年的王温理是河南洛阳偃师人,16岁考入四川成都军政部兵工署技术学校。1944年初,参加中国驻印远征军学生军,加入印缅远征军战车团4营,在印度接受美军的训练。1948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四川成都黄埔军校本校学习。此后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两获战功。

2024年1月,河南郑州,王温理讲述过往经历。  中新社 记者 李超庆 摄

  王温理向记者介绍称,1949年12月,他随黄埔军校起义,之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其间,他在三兵团司令部汽车连,主要驾驶运输用的大车及后勤保障车辆。

  “敌方飞机白天狂轰滥炸,我方只能夜间运送物资。”在王温理的记忆中,一次雪夜的运输仍记忆深刻,在一次漫天大雪的夜晚,他一个人驾驶的运输汽车在荒无人烟的山上坏了,零下30多度低温下,“我修了几个小时,当时感觉手都快冻掉了”。

  说到这里,这位幽默的老人笑道:“好多事都忘了,但是这事记得可清楚!”

2024年1月,河南郑州,王温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新社 记者 李超庆 摄

  谈及考入黄埔军校前的抗战经历,王温理的印象也很深刻。

  1941年初,国际援华的抗日物资输送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阻断,为打通抗战生命线,当时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参军,抗日卫国。王温理自豪地说,“我就是那批最早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学生军的学生,称中国驻印远征军学生军”。

  “‘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后来学生踊跃参军的人太多,就组建了青年军。”他回忆说,1943年底或1944年初,他随部队乘飞机经驼峰航线到达印度,加入了印缅远征军战车团四营,在印度接受了美军多周的各种技术学习和训练,如坦克、汽车等的驾驶、修理等。

  1945年,滇缅公路被打通后,王温理等人开始在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向中国运输抗战物资。在他的记忆中,运送过程如同战场,路况极差,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摔落悬崖,当时有不少人车都摔落下去了。他说:“这期间我还经常在途经专设的保养站为往返的汽车做保养、维修。”

  “抗战胜利后,我不愿打内战,要求复员。”王温理说,按当时青年军政策,他可以选择退伍或继续上学,后来部队将他推选为优秀生,通过考试,被录取为黄埔军校23期步兵科学员,“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自此根植内心。

2024年1月,河南郑州,王温理获赠的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的纪念胸章。  中新社 记者 李超庆 摄

  20世纪60年代,王温理结束20多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河南郑州,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直至1986年光荣退休。

  回望一生峥嵘,王温理认为,投笔从戎是他最正确的选择,黄埔精神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向记者阐释称,爱国是本能,革命是新的意识,“革命可不容易啊,革命就不能抱着陈旧的思想”。

  如今,享受晚年生活之余,王温理不仅教育自己的后代要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作为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他也在教育黄埔后代等方面发挥着余热,“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爱国、革命”。(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