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山护林,向森林要食物(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11-24 13:32:01 来源: sp20241124

  5月初,福建建瓯市。联华七贡食品有限公司餐厅内,一盘炒冬笋端上了桌。

  “入夏了,怎么去年的冬笋还这么鲜脆?”有顾客问。

  “我们创新极冻技术,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冬笋。口感上与现挖的一样,营养成分也完整保留。”公司负责人给出答案。

  靠山吃山。福建山多林广,春有野菜、夏收水果、秋品红菇、冬尝鲜笋,一年四季美味不断。现在的福建山区,群众把森林当“宝库”,开发了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林畜、林油、林粮、林果等多个系列上百种的森林食物。同时,以科学方式在林间种养,实现了一举多得。2023年,福建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229万亩、产值830亿元。实践证明,资源在哪里,哪里就是拓展食物的空间。

  向森林要食物,保护林地资源是前提。如今,科技助力,护林员可通过手机上的巡护助手软件,实时上传巡护记录。从发展壮大护林员队伍,到纵深推进林业改革;从天然林保护修复,到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福建坚持森林食物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探索林业分类经营机制,增强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守护好“林海粮仓”的生命线,大自然才会回馈更丰富的物产、更优质的食物。

  涵养优质林地、提升产出效益,需要加强立体化利用。山坳种茶、山地养菇、林下种中草药、林间养蜂……放眼福建广大林区,林下种植、养殖“花样繁多”。产自山间的笋,除了鲜食,还被加工成笋片、笋干、手剥笋等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海外。在沙县马岩生态园,林业由国有林场经营,林地以外空间则发展旅游。树上挂的果,摘下就能吃;林下种的穿山龙、草珊瑚、牛奶根等作物,也成了沙县小吃炖罐的食材。强化科学利用,对接市场需求,突出多种经营,就能让林下食物更加丰富、创造更多价值。

  林业经营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必须写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在武平县,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上线,种植大户李广军用林权证办理“普惠金融·惠林卡”后,第二天就获得了20万元的授信额度。有了资金支持,他不仅扩大了紫灵芝种植面积,还栽种了百香果、脐橙等水果,并在山边建起了家庭农场。创新发展林业生态产品金融体系,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必将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森林是开发优质原生态食物的资源库,也是天然的大粮库,我们要呵护好、利用好。立足本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瞄准优势资源拓展食物来源,坚持科学利用、高效利用、高品质利用,多元化食物供给定能让百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