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7:14:50 来源: sp20250110
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广州开发区将拥有“一南一北”两大综保区
广州第4个、广东省第12个综合保税区来了,花落中新广州知识城!
11月20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办广州知识城综保区获批新闻发布会。据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创广东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步异地迁址整合优化之首例,为广州对外开放的历史再添新的一笔。自此,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有“一南一北”两个综合保税区,南边为广州黄埔综保区,北边为广州知识城综保区,在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更进一步!
文/何瑞琪
获批:广州再添高规格开放平台新引擎
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是一把打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的“金钥匙”。
它的诞生,既有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两头向外”到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并重,从跨境物流、出口加工为主到肩负起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任,呼唤开放型经济平台的持续升级。
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政策叠加效应“优上加优”,是各地争先申报设立之重点。
此前,广州已拥有黄埔、南沙、白云机场三大综保区,是全国少有的拥有“海、陆、空”3个综保区的一线城市,依旧步伐紧密抓住新机遇。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广州知识城综保区的请示方案在2019年年底报至国务院。
如今,广州知识城综保区在万众期待下正式揭晓——
面积0.8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北起步区,与知识城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先进制造园相邻,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基本功能。目前已完成控规编制、土规调整、用地征收和报批等内容,并于近期开工建设。
综保区内实行“四自一简”的新型监管模式,区内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备案,结合盘点计划自主确定核销周期,自主开展账册核销申报,自行办理货物补交税款的申报缴税手续,海关简化业务资质核准手续,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据黄埔海关副关长周运保介绍,综保区还可以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监管经验,实现两区联动,功能更加丰富、贸易便利化程度更高。
优势:叠加“经开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综保区”政策红利
今年恰逢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五周年,在这一重大节点,知识城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作为综保区的“新来者”,知识城的政策红利更加凸显。“我们将对标海南自贸港、洋山特殊综保区建设方案,充分发挥‘经开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综保区’政策叠加优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代新祥说,下一步将把广州知识城综保区打造成为产业依托型的特色综保区。
知识城合作事务办透露,知识城综保区便于为企业提供保税物流、加工及研发、维修等保税服务,建成后将提升知识城内部物流效率,促进知识城北区形成“3+1”(研发、孵化、生产+对外贸易)新格局。
目前,已有卓志、轩一生物、新加坡国际物流等项目有意向入区发展。对在知识城集聚的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企业对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等保税政策的强烈需求,通过综保区能更好地“走出去”,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地发展开放型经济。
作为首批进驻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的企业之一,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展部经理江华峰说,生物医药企业对核心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较大,进驻综合保税区后,关键仪器设备进口成本变低、效率更高。
联动:广州开发区进入“双综保区”时代
广州知识城综保区获批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成为广州市唯一一个拥有“双综保区”的区域。2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不仅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根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综保区21条”,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是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目标。
黄埔综保区与知识城综保区,刚好围绕“五大中心”目标,分工合力。
先看黄埔综保区,其前身是广州保税物流园区,自2021年3月8日封关以来,从较单一的保税物流扩大到各类“保税+”产业形态,在0.4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单位面积进出口货值近千亿元。依托“临江靠港、湾顶明珠”的区位优势,聚焦发展保税汽车、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保税维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全球物流分拨中心、保税全球维修中心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再看知识城综合保税区,未来将发展形成“保税+研发设计、成果孵化、高端制造、检测维修”的“1+4”产业发展格局,配套保税物流仓储、全球供应链服务,打造以研发创新、服务贸易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与黄埔综保区形成了互补效应。
一南一北,该区坐拥两大综保区,将形成“1+1>2”的效果。
对于“强芯、亮屏、智车、研药”等先进制造业云集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而言,众多企业在物流、加工、 研发、维修等方面存在强烈需求。以保税维修业务为例,当下,该区出口产品的数量、种类不断增长,“全球修”的业务也相当旺。而在综保区开展业务时,既不用在进境时征税,也不用提供担保,维修液晶显示屏这类高价值的物品,还能节省税收成本,高新技术企业随时可以根据全球的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节奏,快速布局全球产业链。
由此,“双综保区”南北协同联动发展,通过保税物流形成强大的供应链保障合力,服务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产业集群发展,可助力企业更好地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飞跃:广州开发区开放史再添重要一笔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是由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而来,待办结有关手续后,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将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这曾是广州对外开放史上重要的一笔,随着新角色的到来,新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广州保税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而广州出口加工区则始于2000年,是中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这些功能区因不同时代的政策优势出现,并都“出生”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皆因它是广州改革开放主阵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在经济起飞时期, 通过在划出特定区域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资,为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提供便利。
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也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回顾历史,从1984年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诞生,到1991年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从上世纪90年代较早成立保税区,再到2000年国家首批出口加工区的横空出世,每一个重要开放节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都躬逢其盛,勇立潮头之上,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更深层次的开放。
多年来,广州开发区在开发开放过程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第一”,如2004年在广州出口加工区内建成国内第一个轿车保税加工出口基地——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等,在国家政策的“试验田”里不断输出好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功能区之间的整合,破解了我国经开区发展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
广州最早探索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四种不同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整合在一起,同时又积极探索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有机整合,形成国内独特的“五区合一”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整合招商渠道,根据各类产业对环境的不同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使广州开发区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对外招商引资磁力更足——
当下,广州开发区直接利用外资额连续4年排名全国经开区首位,与日韩、欧美、东盟等21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今年1月至9月实际利用外资已达27.19亿美元,同比上升20.6%。
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定需求。随着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单一功能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这里又一次站在了时代潮头,开启新一轮飞跃。随着跨入“双综保区”时代,这里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成为即将四十岁的广州开发区再出发的“助推器”。(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