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2:55:21 来源: sp20241110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最新《食品价格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12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0.1%,全年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7%,困扰家庭开支的食品价格上涨势头正趋向缓和。但在厄尔尼诺现象、地缘政治冲突、保护主义加剧等下行因素扰动下,国际食品价格下降依旧难以缓解部分落后地区和国家吃饭问题。
报告显示,当前全球食品市场整体供应充足,成为价格大幅下降的坚实基础。虽然因物流中断等原因,小麦、玉米等谷物价格在2023年年末有所上涨,但全年来看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4%。根据此前FAO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已上调至28.23亿吨,同比增长0.9%,比2021年的历史最高纪录高出1030万吨。粮农组织预测,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预计为30.8%,供应形势较为宽松,预计2024年谷物收成将创历史新高。
此外,植物油、肉类、乳制品等价格指数也同比大幅下降。在全球供应改善的背景下,植物油价格指数创下3年来的新低,下降幅度达32.7%。伴随主要出口区域的出口供应量回升,肉类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5%,猪肉、牛肉、家禽等年平均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仅有食糖价格指数保持整体上涨趋势,同比上涨26.7%,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不过报告指出,伴随巴西强劲恢复的生产步伐,2023年12月份食糖价格指数已环比下降16.6%。
报告内容也显露出全球食品市场仍存隐忧。以大米价格指数为例,在其他谷物全年价格指数下降的背景下,国际大米价格指数在2023年却上涨21%,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担心大米生产可能会受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印度对大米出口实施的限制。
刚刚过去的202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受冰风暴侵袭、干旱天气导致智利山火爆发、飓风摩卡袭击缅甸……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正深刻影响着农业收成。据FAO《2023年统计年鉴》测算,1991年至2021年期间,灾害造成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损失高达3.8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平均损失1230亿美元,占全球年度农业总产值的5%。
牛津经济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艾哈迈德表示:“我们预测的风险仍然偏向上行。主要风险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有关,它可能扰乱全球粮食供应,给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粮食价格正常化的另一个障碍是保护主义。尽管2023年此类政策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仍远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2023年7月,印度实施大米出口禁令,是继2022年实施碎米禁令之后的又一举措。随后FAO大米价格指数8月环比上涨9.8%,创15年来名义高点,12月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多种下行因素叠加许多低收入国家货币贬值,使得国际食品价格下降也无济于事。FAO《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报告显示,尽管预计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实现增长,但有44个低收入缺粮国家的产量增幅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仍有46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其中33个国家位于非洲。
FAO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认为,提高整个粮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刻不容缓。同时,各国应摒弃保护主义措施,保持市场开放,确保贸易畅通。“事实已经证明,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能解决危机,反而将加剧市场波动。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持续推进食品供应链创新、减少食物损失。”托雷罗说。
杨啸林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