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6:11:52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社 敦煌8月19日电 (记者 冯志军)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19日在甘肃敦煌表示,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融“价值阐释—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灾害治理—保护修复”于一体的中国石窟寺综合保护理念成为共识,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当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敦煌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石窟寺保护研究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最新统计,中国现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5986处,占全国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24.5%;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处(含288个文物点),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85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登记点和新发现)3996处。
6月5日,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对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等敦煌研究院所辖六处石窟寺,进行气候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文物载体等日常监测。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关强说,石窟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和历史见证,中国石窟寺彰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中国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未来将支持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不断“请进来”“走出去”,继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作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石窟,其保护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预防的跨越,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驾齐驱。比如,小到细微的壁画塑像病害和洞窟温湿度变化,大到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巨大的实时监测屏上均能一览无余。
“呵护”敦煌石窟这一模式,在近年还向被称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全省推广和普及。据敦煌研究院介绍,目前已完成该院所辖石窟群的实时监测联网,下一步将逐渐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行辐射技术的推广。(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