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体旅融合加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5 14:57:45 来源: sp20240625

  碧波荡漾,万鸟翔集。“五一”假期,辽宁营口辽河入海口的湿地公园内,成群的水鸟在这里停歇觅食,翩然起舞。上千名来自各地的游客架起“长枪短炮”,欣赏奇特震撼的“鸟浪”奇观。

  每年4、5月份,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这里聚集。营口因势利导,积极推出赏花观鸟、登山踏青、观海泡温泉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及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营口观鸟,大连看海……去年以来,辽宁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全面打响文旅攻坚战,推出了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旅游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深挖资源禀赋

  凝聚发展优势

  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确认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这里出土了著名的玉器玉猪龙。

  循此契机,辽宁省文旅厅第一时间策划推出“龙文化”研学旅游主题线路。“线路整合了多个城市的龙元素,既有阜新查海遗址的石堆龙,也有朝阳的龙凤佩以及古生物化石,还有葫芦岛的长城‘巨龙’。”辽宁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吴文博告诉记者。

  馆藏丰富的辽宁省博物馆,每月都有主题鲜明的展览与游客见面。“又见大唐”“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等展览吸引海内外观众近百万人。

  类型丰富,主体多元。在辽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31家。2023年4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成立,7市1区数十家博物馆联合办展,相关都市圈旅游产业联盟应运而生,154家旅游企业参与其中,共同策划特色旅游线路73条,网红打卡好去处450个,唱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旅游口号。

  在沈阳铁西区,昔日的红梅味精厂蜕变为“红梅文创园”,每年承接各类演出、展览超300场;在辽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5个项目将于年底前开放;利用红色资源,辽宁积极建设红色旅游A级景区59个,推广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辽宁深挖资源禀赋,并转化为文旅优势,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打造文旅品牌

  推动深度融合

  阜新细河区黄家沟村生态旅游度假区内,工人们正安装调试戏水游乐设施,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在这个由工业旧址改建的旅游区内,企业办公楼变成了宾馆,铸造车间变身服务中心,炼铁高炉旁建起了国际标准滑雪道。“上个冰雪季景区格外火爆,我们接待了来自各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超10万人次。”黄家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姜海茹说。

  首届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近日在大连开赛,备受瞩目的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在沈阳拉开帷幕,锦州的公益演唱会、大连的四季音乐节、本溪的徒步登山大赛等多项文体活动也火热开展。通过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伴着旅行来参赛”等主题活动,辽宁全力推动文体旅融合纵深发展,让“冷资源”带动“热经济”,让赛事“流量”变成了旅游“留量”,不断解码“文体赛事+旅游”的新场景、新玩法。

  去年夏天,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举办,成功将传统赛事打造成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盛会,为办赛城市带来文旅产业发展的红利;法库国际飞行大会累计吸引观众42万人次到现场观看;第九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有8个国家的308支球队5000余名球员参赛;CBA联赛沈阳主场“一票难求”,奥体中心周边宾馆、饭店“一房难求”“一桌难求”。

  在辽宁,“寻味美食去旅行”“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乡约辽宁”“海上游辽宁”“游购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