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2:15:46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北京3月22日电 题:周振强之子:父亲被孙中山保送进黄埔 后在淞沪和南京死战日寇
中新网 记者 王世博
1904年,周振强出生在浙江诸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时,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18岁的周振强为寻找出路,离开了家乡从军。后来,他来到广东成为了孙中山的卫士,被孙中山亲自保送进入黄埔军校。近日,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周振强之子周小奇在北京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讲述了父亲周振强的黄埔岁月。
周小奇在翻阅照片。王世博 摄“我父亲是18岁参军的,因为我父亲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勇敢,后来见到了蒋介石,安排他担任孙中山的卫士。当时他就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确,他就跟着孙中山。”周小奇说,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时,将周振强保送进入黄埔军校。当时本来是想让他担任教官,但是周振强认为自己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文化程度不够,就要求改为了学生。
从黄埔毕业后,周振强留校担任二期步兵科二队区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陆续担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等职,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北伐战争时,他当时攻城的时候是爬墙的,弄部梯子往上爬,他一个手指头都被大刀给砍掉了。掉下来以后,他躺死人堆里头不敢动,后来再爬回来。”周小奇说。
周小奇在翻阅资料。 王世博 摄抗日战争初期,周振强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旅长,率部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与日军血战多日。“在上海淞沪抗战,进进出出的拉锯战打得很辛苦的。后来打完以后紧跟着教导总队回到南京以后,留下来守紫金山,在紫金山士兵几乎全部都阵亡了。那个时候听我父亲讲,他是抱了一块木头板渡的江。”周小奇说。
连续多次战役后,大批战士的牺牲令周振强感到心灰意冷,便申请退出前线。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一团教育长桂永清,以宣传共产主义、有共产党活动的罪名,在四川綦江大肆屠杀战干一团中的爱国青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綦江惨案”。彼时,正担任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副师长的周振强,被任命为战干团四川綦江分团代理教育长调查此案件,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我父亲当时就想别人不去,反正你让我去我就查,就实事求是地查。”周小奇说,“因为这个案子是军统搞的,一查就抓了不少军统的人。父亲肯定是跟军统方面有矛盾了,这个事出来以后就坐冷板凳了。”
周小奇在接受记者采访。 王世博 摄抗战胜利以后,周振强向蒋介石申请回老家浙江做地方官。“他那个官说实在的,他也不是正经当的,他也不是特别卖力气。”周小奇说。1949年,浙江金华解放后,周振强向人民政府投诚,于1959年被首批特赦释放。此后,周振强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回忆史料。周小奇回忆,后来父亲还向台湾写了许多信,希望能够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周小奇说:“父亲写信给台湾方面教导总队的人,首先把我们这的情况介绍一下,再介绍一下当前的形势。出去台湾的人好多都是他部下的人,他感情也深,希望能够回来最好。共产党比国民党强,他们有体会。”
周小奇说,作为黄埔后代,从父亲身上学习到最宝贵的品质就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他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黄埔先辈的事迹,让黄埔精神代代传承。
【编辑: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