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透过10组数据感受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4 20:02:06 来源: sp20241124

  本报记者 邱海峰

  走过2023年,在一次次拼搏中、一个个数据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扬起的向上曲线,更看到了贯穿其中的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

  这一年,乡镇大集上、城市商圈内、电商直播间里,喧闹的吆喝声更多、更响了,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突破1.2亿户;

  这一年,广袤田野间又一次响起了丰收的号子,中国粮食产量增至13908亿斤;

  这一年,从西南群山间的贵南高铁到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伴着列车疾驰而过的呼啸声,高铁开进更多人的家乡,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37万公里……

  本报记者从中梳理了10组数据,一起来看——

  1.39万亿斤:“二十连丰”守护中国饭碗

  冬至刚过,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的田间地头已忙了起来。“最近,农技人员来帮助我们预防冻害,确保小麦安全过冬。”三树镇渠北村种植户张久成这两天正赶着清沟理墒,“今年是个丰年,收成不错,这茬我又种了1000亩小麦。”

  亿万农民的挥汗耕耘,一块块田地的好收成,绘就这一年的丰收图景。2023年,全国各地有力应对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全年粮食产量13908亿斤,高基数上增长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好丰景中,有稳步增加的粮食播种面积,也有进一步提升的单产水平。

  这一年,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组合拳,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

  这一年,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启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全年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

  中国粮食生产再丰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1.2万家:中小企业长出更多“小巨人”

  在中国工业领域,有这样一群佼佼者:他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他们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他们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总结2023年工作时指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遴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进一步在资金、人才、技术、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完善培育服务举措,针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3个行动……

  政策更给力,企业发展更带劲。从创新投入看,“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6.3%,平均研发费用总额超3100万元,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创新投入远高于其他同等规模企业;从创新产出看,“小巨人”企业共获得20万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每户约17项。

  工信部明确,将多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三赋”专项行动,继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00亿件:“小包裹”跑出“大跨越”

  首次突破1200亿件——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新高。

  自今年3月起,单月快递量超百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900亿元,创下新高。11月进入业务旺季后,快递行业保持高位运行,日均快递业务量超4.3亿件,在打通产销通道、贯通供需两端、连通线上线下、畅通内外循环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快递“小包裹”跑出了“大跨越”。近年来,中国快递业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业务量实现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快递服务网络通达全球,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领域覆盖面最广、综合运输方式应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业。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快递有力促进经济流通,有效服务民生,已成为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成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6.6万个:我们的城市更靓了

  小区停车难、管线管道破损、住宅外墙漏水渗水……在城市里,这些问题是一些群众放不下的心头事。

  今年,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全国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重庆九龙坡以城市更新项目“点亮”老街区,打造“新潮时尚”区、“社区服务功能”区、“市井烟火”区;上海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10个改造项目,改造老旧村居房屋不少于130万平方米;辽宁沈阳以城市更新让老厂房、老建筑“重生”,建成一大批“城市书房”。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其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882万户居民;加装电梯3.2万部,增设停车位74.6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1.4万个;改造城市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明年将再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平层入户、停车难等问题,建设一批完整社区,补齐一老一幼等设施短板,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样板,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

  超50%: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供应新力量

  中国电力供应格局迎来新变化!12月21日举行的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数据,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大江南北,“风光”正好。今年,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第一批已建成并网4516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全国风光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电力新增装机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户用光伏规模突破1亿千瓦、覆盖农户500多万。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称赞道,中国加快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推广应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倾斜”。

  328.2万个:5G入城镇也进乡村

  5G+XR构建文旅元宇宙、5G+智能工厂、5G+煤炭绿色安全开发……日常生产生活中,5G正不断融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28.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5%;5G移动电话用户达7.7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1040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4.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1.4个百分点。

  从“通5G”到“用5G”,5G在更多地方实现快速发展。江苏省近日发布信息,2019年6月以来,江苏累计建成并开通23.3万个5G基站,继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镇镇通5G”之后,5G信号通达全省所有行政村,江苏实现行政村“村村有5G”。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表示,随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5G基站近日建成开通,西藏所有乡镇实现通达5G。

  相关部门明确,2024年,将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推动5G规模化应用,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超1.2亿户:“小店”迸发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1分钟可以有多少新的个体工商户出现在你我身边?答案是超40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719.6万户,同比增长11.7%。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22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3%。

  增长的数据中,是生机活力,也是澎湃动能。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的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7%、4.4%和87.9%,增速同比分别为8.2%、7.2%和12.2%,第三产业增速最快,数量占比近九成。同期,新设“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657.4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6.4%。调查显示,开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线上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占比较今年初提升了5.7个百分点。

  作为稳就业、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受到各地区各部门高度关注。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组织各地区相关部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招工用工、技能培训、政策咨询、贷款融资等多样化服务。年初以来,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着力解决个体工商户遇到的办事难题。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期待更多涌动着勃勃生机“小店”出现。

  876.8亿元:数据“活”起来

  从金融到互联网,从日常通信到工厂制造,从医疗健康到交通运输,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正在越来越多场景实现应用。

  《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876.8亿元,同比增速超40%,在全球占比13.4%,在亚洲占比66.5%。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增长至1000亿元以上。

  中国是首个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的国家,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数据产量、数字经济规模均已跃升至世界前列。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伴着中国数据市场的强势发展,一个新的国家部门今年成立: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国家数据局的正式成立彰显了国家对数据生产要素和资源属性的重视,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破解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中的难点,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发展迈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毅说。

  超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新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首次双超百万辆。

  今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各地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上海,新能源汽车个人充电桩接电数突破50万个;在河南郑州,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江苏常州,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38.1%,前11个月新能源整车产量超60万辆,同比翻倍。

  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起步至今10余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30.8%。

  专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接下来,应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37万公里:高铁路网再延伸

  12月8日上午,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全线开通仪式举行,标志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至此,鲁豫两省实现高铁直通,郑州东站至济南西站间最快1小时43分钟可达。

  这一年,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更多人的家乡迎来了疾驰的高铁。截至11月30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5.55万公里,其中高铁4.37万公里。

  不断延伸的高铁线路,让山不再高、海不再远。今年,连接贵州贵阳与广西南宁的贵南高铁全线投入运营。这条线路历经6年多建设,穿越群山,全长482公里,将中国西部高铁路网再向南延伸。沿线居民说,以前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天,群山与大海只有咫尺之遥。

  不断延伸的高铁线路,让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前行。在东南地区,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州至厦门至漳州高铁(福厦高铁)今年开通运营,福州至厦门最快55分钟可达,两地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厦高铁是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后中国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智慧型交通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不断延伸的高铁线路,明年会到谁的家乡呢?(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