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2:45:48 来源: sp20241128
“在这里,每粒小麦都有生命力,都会自由呼吸。”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央储备粮新郑直属库有限公司,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小麦住着“空调房”——粮仓安装了内环流控温系统,巧妙地将冬天储存在麦堆底部的冷空气,通过密闭的环流系统输送至麦堆表面,从而有效降温。这样不仅节约能耗,还可避免小麦发霉生虫。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守护“大国粮仓”,各地做好科学储粮工作,以藏粮于技打造减损降本的中国“粮”方。
科学守护“大国粮仓”
“氧气含量20.9%,磷化氢含量为0,可以进仓。”6月1日,在河北省衡水市和平国储粮库,保管员测定仓内数值后,记者从粮仓外扶梯进入粮仓。
放眼望去,仓内粮面平如镜,过道直如尺。记者随手抓起一把麦粒,口吹无尘土,鼻闻无霉变。偌大的粮仓,如何实现粮情的精管精控?
“粮食保管,离不开智慧储粮技术。”河北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主任魏树元指向墙壁上的测温线缆说。粮堆里埋着数排测温线缆,各个点位温度通过发射装置传至温控室,保管员可以实时掌控粮温。
科学控制粮堆温度,是实现绿色优储的关键。“麦粒入库时‘热心冷皮’,需要熏蒸杀虫处理。到第二年春,再使用食品级惰性粉防护。”在魏树元看来,只要粮温控制得当,不仅化学药剂使用得少,还能锁住粮食的营养。
在江苏,也有一大批“黑科技”守护“大国粮仓”。近日,记者走进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储粮仓库,看到进出仓机器人、粮面施药机器人、环流熏蒸机等各种智能设备正在忙碌工作。
同时,粮仓的各个角落,粮情云图、粮食生霉早期监测、储粮害虫在线监测等预警系统传感器也在实时监测中。该公司还建设了“数字粮库”,运用粮食产后低温烘干、害虫诱捕器、新型储粮防护剂等一系列新技术,打造出节粮减损、绿色储粮的样板。
为了推进绿色储粮的持续发展,我国多地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江苏实施了“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强化仓储性能和储藏功效,有效降低储粮损失。截至目前,江苏现代型粮食仓储设施覆盖率水平指数超83%。河南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粮食完好仓容稳定在9000万吨,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仓容达到1000万吨以上,培育10个以上20亿元规模的大型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技术再造“无形粮田”
科技正在为绿色储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注入新的活力。近日,记者从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了解到,由唐培安教授带领的“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团队自2009年起,一直致力于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据相关部门统计,超过一半的储粮损失是由害虫造成的。目前,我国储粮害虫监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工取样筛检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也较差。
“我们以储粮微环境二氧化碳累积速率为特征指标,开发了基于二氧化碳信号的储粮害虫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同时,我们还首次构建了基于储粮害虫特征挥发物的嗅觉检测系统,解决了储粮害虫难以实时精准监测和早期预警的难题。”团队成员吴学友介绍,2021年以来,该技术先后在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等6个国家粮食储备库及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应用示范,准确率达90%。
此外,该团队还针对我国粮食储藏行业对磷化氢长期过度依赖,以及由此导致的储粮害虫对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的问题,开发了基于新型储粮害虫熏蒸剂甲酸乙酯的绿色防控技术,为当前粮库磷化氢替代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藏粮于技,是减损降本的中国“粮”方。河南工业大学粮食保质干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陈鹏枭介绍,近几年,河南工业大学面向粮食安全重大需求,重点研究粮食烘干、储粮生态、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其中,“国家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应用到全国1000多个粮库中,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75%以上,粮食损耗由4%降至1%以下。“这相当于再造了近1000万亩无形粮田。”陈鹏枭说。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