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工作报告提到的民生事,传递哪些法治信号?

发布时间:2024-11-24 08:40:14 来源: sp20241124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

  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全方位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今年两高工作报告提到的一件件民生事,传递着“为人民司法”的温暖信号。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司法机关做了许多工作。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做实为人民司法,以能动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

  司法机关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啸认为,从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用心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履职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例如,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和数字发展的需要,充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明确了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再如,人民检察院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很好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当前,人们在享受网络红利的同时,也颇受网络暴力困扰。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对网络暴力的惩治和防治。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组织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严厉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吸引流量、追求噱头等不当目的而利用信息网络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或非法披露他人隐私、个人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攻击,这些行为既严重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害与精神痛苦,也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程啸认为,从两高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依法治理网络暴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大量网络侵权案件与网络暴力犯罪案件,有效地制裁了违法犯罪分子,还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与典型案例。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格权益,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司法裁判的价值不仅仅是定分止争,更应通过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以引领法治和社会的进步。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坚持办案就是治理。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制发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为大局服务,充分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推进社会治理。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平正义“最大公约数”。

  在程啸看来,两高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布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工作,是能动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司法解释是就审判工作、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法律、法令的问题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使得法律的规定更加清晰具体,既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地依法从事审判和检察工作,也为广大民事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从而确保民事活动合法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和行为示范作用。”(人民网记者 薄晨棣)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