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40:35 来源: sp2024112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最重要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党的领导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主要是通过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保持应对复杂局面的定力、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来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蕴含着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但是,群众的创造力不是自我激发而生,一致性的行动不是自发产生。这就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党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凝聚作用,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我们党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我们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唤起千百万工农一起干,汇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活力,带领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和严峻挑战。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就一定能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无穷创造力。
保持应对复杂局面的定力。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现实条件、文化积淀、目标取向等因素不同,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并不具备同质性。与西方国家以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顺序推进下一阶段的议程的“串联”方式推进现代化相比,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以一种赶超、并联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照和借鉴,而且需要同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实现全面协调、共同富裕、和平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更多的复杂局面和更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如此,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加之中西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等诸多外部挑战。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以党的领导为根基、以党的旗帜为方向,让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进而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改革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入新时代,天宫、蛟龙、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等彰显中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的高科技,之所以不断取得新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雄辩地证明,改革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作者陈朋,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