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7:59:16 来源: sp20241123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研判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实现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国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前沿、高端装备等领域相继涌现出不少创新成果。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试航。2023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预计达3000万辆左右、创历史新高,出口超过500万辆,跃居世界首位。
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实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五成。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六届进博会等,向世界展现繁荣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在世界经济贸易动能不足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进出口规模与2022年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约14%的水平。众多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中国、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抗洪灾、化债险、保交楼成效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据一些机构预测,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2%左右。纵向比,尽管有基数因素影响,但2023年比上一年回升向好是基本趋势。横向比,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物价高位、债务高企,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乱,而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就业物价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外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聚集增多,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增强战胜困难、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底气。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要认真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稳中求进,就是要坚持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该稳的要稳住。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
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不能消极应对、不思进取。要掌握稳定经济增长、引导社会预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的战略主动,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增强前瞻性,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要努力走在市场变化和风险暴露之前,确保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辩证对待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用好科学合理的新机制、新经验、新规则,打造新的增长动能。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要及时破除。同时要稳扎稳打,尊重规律,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努力实现最好效果。
加强宏观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践表明,除了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统筹,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我国内需潜力大,是一个富矿。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挖掘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从供需两侧发力,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要实施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民生保障中激发新的社会需求,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之间的良性循环。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新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文秀 作者为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 【编辑:梁异】